感物候
清 · 孙元衡
客久澹无欲,无鹊非所望。
断我近音信,无雁成两伤。
燕骄不肯蛰,仲冬来草堂。
菊以玉为蕊,榴如琴有房。
傍帷鸣蝘蜓,依户守蛈蟷。
宵深一叶堕,十月天微凉。
寄言闺中子,毋念我衣裳。
断我近音信,无雁成两伤。
燕骄不肯蛰,仲冬来草堂。
菊以玉为蕊,榴如琴有房。
傍帷鸣蝘蜓,依户守蛈蟷。
宵深一叶堕,十月天微凉。
寄言闺中子,毋念我衣裳。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孙元衡的《感物候》描绘了诗人久居他乡,内心淡泊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客久澹无欲”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心境平静,没有过多的欲望。接下来的“无鹊非所望”暗示了没有喜鹊报喜,意味着没有来自家乡的好消息,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之情。
“断我近音信,无雁成两伤”直接表达了与亲人音信断绝的痛苦,连大雁也不能传递消息,诗人和家人因此都感到心痛。“燕骄不肯蛰,仲冬来草堂”写出了冬天燕子依然活跃,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后两句通过菊花和石榴的形象,寓言自己虽然生活简朴,但保持着高洁之志。
“傍帷鸣蝘蜓,依户守蛈蟷”描绘了屋内的小动物,它们的活动也反映出诗人生活的孤寂。夜深时分,“一叶堕”象征着季节的变换和时光的流逝,带来微凉的天气,诗人借此表达对远方亲人的关怀。
最后两句“寄言闺中子,毋念我衣裳”直接向家中的女子传达情感,让她不必担心自己的衣食,而是要宽慰自己,表达了诗人对家庭的牵挂和对自身境遇的淡然。
整首诗以物候变化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以及对家人的深深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