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竹(其九)赏析

竹(其九)

明 · 徐渭
昨夜窗前风月时,数竿疏影响书帏。
今朝榻向溪藤上,犹觉秋声笔底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窗前读书,清风明月伴着稀疏竹影,营造出宁静而雅致的氛围。次日早晨,诗人移榻至溪边藤床,仿佛还能听见竹叶随风带来的秋意,这种感觉仿佛笔下也流淌着秋天的声音。徐渭以简洁的笔触,通过竹影和秋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创作灵感的独特体验。整首诗意境清新,寓情于景,体现了明代文人墨客的闲适生活情趣。

词语解释

笔底的意思:犹笔下。 唐 刘禹锡 《答乐天见忆》诗:“笔底心无毒,杯前胆不豩。” 柯灵 《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懂得他们性格中最细微的部分时,人物才能在作家笔底活起来。”...

风月的意思:◎ 风月 fēngyuè(1) [gentle breeze and bright moonlight]∶本指清风明月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2) [matters concerning a love;seductive arts of a woman]∶男女情爱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今朝的意思:[释义](名)现在。 [构成]偏正式:今(朝 [例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作宾语)...

秋声的意思: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 北周 庾信 《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唐 刘禹锡 《登清暉楼》诗:“ 潯阳江 色潮添满, 彭蠡 秋声雁送来。” 明 吴甡 《杂兴》诗:“空林何歷歷,落叶尽秋声。”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三:“ 龙泉寺 边的深林丛树时时送出秋声,一阵一阵萧萧的大有雨意,也似催人离别。”...

疏影的意思:(1).疏朗的影子。 唐 杜牧 《长安夜月》诗:“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深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明 陆采 《明珠记·酬节》:“碧梧苍竹,疎影离离。” 郑振铎 《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铁栅的疏影,被夕阳的馀光倒射在地上,好像画在地上的金红色的格子。”(2).词牌名。 南宋 姜夔 自度曲。又名《绿意》、《解佩环》。双调一百十字,仄韵。...

书帏的意思:犹书斋。 唐 杜甫 《雨》诗之二:“高轩当 灧澦 ,润色静书幃。” 明 高启 《晚陪张水部过西桥隔城望见诸山》诗:“望山还恐山相笑,坐守书幃不出城。” 明 朱有燉 《风月牡丹仙》第三折:“冷森森风透到书幃。”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自昔文人称孝子,果然名士悦倾城’……‘娥眉问难佐书幃’,皆为余庆得姬。”...

溪藤的意思:指 剡溪 纸。 浙江 剡溪 所产的藤制纸最为有名。 宋 苏轼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书来乞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苏辙 注:“溪藤, 剡溪 纸也。” 宋 陈与义 《次何文缜题颜持约画水墨梅花韵》之一:“牕间光景晚来新,半幅溪藤万里春。” 宋 陆游 《小园花盛开》诗:“更嗟著句多尘思,惭愧溪藤似截肪。”...

影响的意思:◎ 影响 yǐngxiǎng(1) [work in concert with;support by coordinated action]∶呼应;策应内外影响,同恶相成。——《宋书》(2) [imitate]∶仿效;模仿影响前辈。——范仲淹《唐异诗》(3) [affect;influence]∶起作用;施加作用影响前程◎ 影响 yǐngxiǎng(1) [influence;have a hold on;tell on;affect]∶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人或事] 的行为、思想或性质他的嗜好...

昨夜的意思:(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毛文锡 《醉花间》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恆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