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望尧
唐 · 李咸用
若说精通事艺长,词人争及孝廉郎。
秋萤短焰难盈案,邻烛馀光不满行。
鹄箭亲疏虽异的,桂花高下一般香。
明时公道还堪信,莫遣锥锋久在囊。
秋萤短焰难盈案,邻烛馀光不满行。
鹄箭亲疏虽异的,桂花高下一般香。
明时公道还堪信,莫遣锥锋久在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精通事艺:指广泛掌握各种技艺。孝廉郎: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孝廉,指品行端正且有学问的人。
秋萤:秋季的萤火虫。
难盈案:难以照亮整个书桌。
邻烛:邻居家的蜡烛。
鹄箭:比喻关系亲近或疏远的人。
桂花:象征高洁、美好。
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
公道:公正的道理。
锥锋:比喻才华和锐气。
久在囊:长久地被埋没。
翻译
如果说精通各种技艺长久重要,那么文人才子怎比得过孝廉之才呢。秋天的萤火虫微弱的光芒难以照亮书桌,邻家的蜡烛余晖也照不亮前行的路。
即使是亲密如鹄箭,高低不同,但桂花的香气却不论高下都一样浓郁。
在清明的时代,公正的道理仍然值得信赖,不要让才华被长久地埋没。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学者或文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灯光、桂花香气等生动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才艺和品德的追求,以及对友情的珍视。首句“若说精通事艺长”表明诗人对学识与技艺的深厚造诣持一种保留态度;次句“词人争及孝廉郎”则指诗人在文坛上的才华和道德双馨,受到同行们的推崇。
接着,“秋萤短焰难盈案”、“邻烛馀光不满行”两句通过对灯火明灭的情景描写,隐喻了诗人在学习或工作上的勤奋与挑战,即便是在困境中也无法满足于现状。下一联“鹄箭亲疏虽异的”、“桂花高下一般香”则以比喻和对仗手法,表达了诗人在不同领域都能达到同样的境界,且不论环境如何,都能保持自身的纯洁与芬芳。
末两句“明时公道还堪信”、“莫遣锥锋久在囊”则是诗人对朋友的期望和忠告。前者强调了诚信与正直的重要性;后者则象征着希望朋友不要将才华埋藏,不要让它长时间地停滞不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自然描写以及对品德和友情的深刻抒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文人的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