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题临川李子经文藁赏析

题临川李子经文藁

宋 · 杨万里
圣经贤传紧关津,骚客诗家妙斧斤。
总被先生漏消息,不令后辈隔知闻。
都城一日纸增价,天下几人贫似君。
不要绨袍却归去,平生笑杀送穷文。

注释

圣经贤传:指古代经典著作和贤人的智慧。
津:渡口,比喻知识的通路。
骚客诗家:指诗人和文学家。
妙斧斤:比喻高超的写作技巧。
先生:前辈学者。
漏消息:遗漏重要的信息。
后辈:晚辈学习者。
都城:京城,这里指当时的首都。
纸增价:书籍增多导致价格上升。
绨袍:昂贵的丝织衣物,常用来表示赠予。
却归去:拒绝接受。
平生:一生。
笑杀:嘲笑到极点。
送穷文:《战国策·齐策四》中的文章,讲述孟尝君送别贫穷门客的故事。

翻译

圣经贤传的智慧如同渡口的渡船,诗人作家的才华犹如精巧的斧头和凿子。
他们的知识常常被前辈先生遗漏,不使后来者难以获取。
京城中一旦书籍增多,就有多少人像你一样贫穷。
不要拒绝别人的赠衣,就像《战国策》中的故事,那会让人笑话你的《送穷文》。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题临川李子经文藁》。诗中的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对前辈学者李子贤传承文化、关注民生疾苦以及不忘初心的高尚情操。

首句“圣经贤传紧关津”表明诗人对于圣贤之道和古代文化典籍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们如同过河的重要桥梁,承载着文明的传递。紧接着,“骚客诗家妙斧斤”则描绘了诗人自己对文学艺术的精湛技艺,有如巧匠雕琢玉石一般。

中间两句“总被先生漏消息,不令后辈隔知闻”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和文化传承的重视,希望能够无遗漏地将先贤之道传授给后世,使其得以发扬光大。而“都城一日纸增价,天下几人贫似君”则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隅,诗人通过对纸张价格上涨的描写,揭示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困境,以及自己与这些贫苦人们共鸣的心声。

末尾两句“不要绨袍却归去,平生笑杀送穷文”展示了诗人不愿意接受富贵之人的资助,以保持精神独立和文学清白。同时,“笑杀送穷文”则表现出诗人对那些用金钱衡量文学价值的人的鄙视,以及自己宁愿贫穷也要坚守艺术纯粹性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杨万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洁的情操,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