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稍分巴子国,欲近老人星。
昏旦呈新候,川原按旧经。
地图封七泽,天限锁重扃。
万象皆归掌,三光岂遁形。
月车才碾浪,日御已翻溟。
落照金成柱,馀霞翠拥屏。
夜光疑汉曲,寒韵辨湘灵。
山晚云常碧,湖春草遍青。
轩黄曾举乐,范蠡几扬舲。
有客初留鹢,贪程尚数蓂。
自当徐孺榻,不是谢公亭。
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
座中琼玉润,名下茝兰馨。
假手诚知拙,斋心匪暂宁。
每惭公府粟,却忆故山苓。
苦调当三叹,知音愿一听。
自悲由也瑟,敢坠孔悝铭。
野杏初成雪,松醪正满瓶。
莫辞今日醉,长恨古人醒。
注释
巨浸:广阔水域。危楼:高耸的楼阁。
巴子国:古代巴地的区域。
老人星:指南极星。
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三光:日月星。
轩黄:古代的华丽车辆。
范蠡: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鹢:古代一种船头装饰有鹢鸟图案的船。
徐孺榻:指隐士徐稚的床榻,表示清静生活。
谢公亭:谢安的亭子,代指名士雅集之地。
冰生水:形容言论清冷如冰。
茝兰:香草,象征高洁。
公府粟:官府的俸禄。
故山苓:故乡的山药。
三叹:深深感慨。
孔悝铭:孔子弟子孔悝的铭文,寓意深沉。
松醪:松木酿制的酒。
长恨:长久的遗憾。
翻译
广阔的水域连接天空,高耸的楼阁隐没在远方稍微靠近了巴地的疆界,接近那颗指引老人的星星
昼夜交替展现新的气象,河流平原遵循古老的规律
地图上标注着七大湖泊,天穹仿佛锁住重重门户
万物都在掌中,日月星辰怎能隐藏形迹
月亮的车轮碾过浪花,太阳驾驭的光芒已经翻越大海
落日如金柱,余晖似翠色屏风环绕
夜晚的月光疑似汉水弯,寒冷的韵律辨识出湘水神灵
山色渐晚,白云常青,湖畔春草一片翠绿
昔时的音乐盛宴,范蠡也曾驾舟出行
有位宾客初次停留,急于赶路还数着蓂荚
我应如徐孺子般悠然,而非谢公亭的匆匆过客
高尚的议论如冰清水冷,杰出的人才锋芒毕露
座中之人如美玉般温润,名声之下兰花香气四溢
虽深知自己能力有限,但斋心不息
常常惭愧于接受官府的俸禄,怀念故乡的山药
苦涩的旋律值得三叹,期待知音能倾听
自感悲哀如同仲由的瑟声,不敢忘记孔子的教诲
野外的杏树初结白霜,松酿的酒正好满瓶
今日勿须推辞醉饮,只遗憾古人已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雄伟的自然山水画面,融合了时间、空间和情感的深刻表达。首先,“巨浸连空阔,危楼在杳冥”两句勾勒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宏伟景象,楼宇仿佛与天际相接,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接着,“稍分巴子国,欲近老人星”展示了诗人对遥远古国和神秘星辰的向往,既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也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愿望。紧随其后的是“昏旦呈新候,川原按旧经”,这里的“昏旦”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川原按旧经”则是说古老的河流与山谷依然保持着古时候的面貌,这两句交织出时间的变迁和自然的永恒。
下文“地图封七泽,天限锁重扃。万象皆归掌,三光岂遁形”描绘了一种宏大的宇宙秩序,其中“地图封七泽”可能暗示了对某种知识或力量的掌握与控制,而“天限锁重扃”则强调了自然界的严密与神秘。最后两句表达了万物皆归于掌控之中,太阳、月亮和星辰这些自然界的光源也无法逃脱这种秩序。
诗的后半部分,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月车才碾浪,日御已翻溟”写出了夜与昼的交替,以及时间流转带来的变化。而“落照金成柱,馀霞翠拥屏”则是对晚景的描绘,其中“金成柱”可能指的是夕阳中的金光。
接下来的几句:“夜光疑汉曲,寒韵辨湘灵。山晚云常碧,湖春草遍青”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以及对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思考。其中,“夜光疑汉曲”可能是指星辰或月亮在夜空中的移动,而“寒韵辨湘灵”则是在探讨一种超越时间的精神境界。
随后,诗人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如轩黄、范蠡等,他们的名字与举动似乎都是为了强调某种文化传统和价值观。而“有客初留鹢,贪程尚数蓂”则可能是在讲述某个故事或者寓意。
在最后几句中,“自当徐孺榻,不是谢公亭。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诗人似乎在谈论文学创作和品格修养,其中“自当徐孺榻”可能是在比较自己的作品与古人的差距。而“雅论冰生水,雄材刃发硎”则是对优美文章和高超才华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传承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一个才智横溢且情感丰富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