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綵烟山人瑞槐堂
一本如合璧,两枝若联环。
堂中有贤母,日行槐树间。
槐根两兄弟,綵服何斑斑。
母今发已皓,人与槐俱好。
但见槐树长,不知母身老。
上有返哺乌,下有忘忧草。
返哺识劬劳,忘忧思襁褓。
槐今高过屋,屈指三十年。
东西或拱揖,左右相回旋。
不有两儿孝,安知慈母贤。
草木亦微物,永锡信苍天。
儿今何所愿,愿槐长在目。
槐花年年开,槐叶朝朝绿。
岂无蝼蚁梦,纷纷斗蛮触。
一笑天地宽,白云满空谷。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以“綵烟山人瑞槐堂”为背景,通过槐树的形象,巧妙地融入了对孝道、母爱以及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赞美。
首句“青青堂下槐,乃在綵烟山”,以“青青”形容槐树的生机勃勃,置于“綵烟山”之中,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充满生机的环境。接下来,“一本如合璧,两枝若联环”运用比喻手法,将槐树的形态比作合璧和联环,形象地展现了其枝干紧密相连、形态优美的特点。
“堂中有贤母,日行槐树间”点出了故事的主角——一位贤德的母亲,她每日穿梭于槐树之间,象征着她对子女的关爱与陪伴。接着,“槐根两兄弟,綵服何斑斑”描述了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如同槐树的根系与枝叶,相互依存,色彩斑斓,寓意家庭和睦、亲情深厚。
“母今发已皓,人与槐俱好”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母亲的白发与槐树一同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两者都保持了良好的状态,象征着母子间的深厚情感与生命的延续。
“上有返哺乌,下有忘忧草”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代表了孝顺与无忧,进一步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母亲的慈爱如同乌鸦反哺,让子女感到安心与快乐。
“槐今高过屋,屈指三十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槐树从幼小长至高大,象征着家庭的成长与变化。接下来,“东西或拱揖,左右相回旋”描绘了槐树随风摇曳的姿态,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
“不有两儿孝,安知慈母贤”强调了孝顺是衡量母亲品德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对孝道的重视。最后,“草木亦微物,永锡信苍天”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敬畏,认为它们也是上天的恩赐。
“儿今何所愿,愿槐长在目。槐花年年开,槐叶朝朝绿”表达了孩子们的心愿,希望槐树永远存在,象征着家庭的长久幸福与繁荣。结尾“岂无蝼蚁梦,纷纷斗蛮触。一笑天地宽,白云满空谷”以自然界的现象,比喻人生中的得失与矛盾,最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展现出豁达的人生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不仅赞美了孝道与母爱,还蕴含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与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