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秋夜达萧关赏析

秋夜达萧关

唐 · 于武陵
扰扰浮梁路,人忙月自闲。
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
辞国几经岁,望乡空见山。
不知江叶下,又作布衣还。

拼音版原文

rǎorǎoliángrénmángyuèxián
niánwèisāijīn宿xiāoguān

guójīngsuìwàngxiāngkōngjiànshān
zhījiāngxiàyòuzuòhái

注释

扰扰:形容行人车辆繁忙纷杂的样子。
浮梁:浮动的桥梁,此处泛指桥梁。
自闲:自行显得清闲。
去年:以往的一年。
塞客:边塞的旅客或戍守者。
今夜:今晚。
萧关:古代关隘名,这里泛指边关。
辞国:离开祖国,告别故土。
经岁:经过一年或多年。
望乡:远望故乡。
江叶下:江边树叶落下,代指秋天或时间的流逝。
布衣:平民百姓的服装,这里指平民身份。

翻译

熙熙攘攘的浮桥路上,人们忙碌而月亮却显得悠然自得。
去年我还是边塞的旅客,今晚却住宿在萧关。
离开国家已经好几年,眺望故乡只看见群山重重。
不知道江边树叶凋零时,我能否以平民的身份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夜抵达萧关时的感受。"扰扰浮梁路,人忙月自闲",开篇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秋夜行人忙碌、明月清冷的画面,其中“扰扰”形容的是轻柔而连续的声音,如同行人的脚步声,或许是远处传来的某种声音,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微妙的氛围。

"去年为塞客,今夜宿萧关",诗人通过对比去年的边塞之旅与今夜在萧关的暂宿,表达了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深深的乡愁。这里的“塞客”指的是守卫边疆的人,而今夜则是自己作为旅者在萧关停留,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的游子情怀。

"辞国几经岁,望乡空见山",这两句透露出诗人久别家乡,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每当仰望远方,只能看到连绵的山影,却无法亲眼目睹故土,这种无奈和寂寞被深刻地表达了出来。

"不知江叶下, 又作布衣还",最后两句则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秋风起时,落叶纷飞,但江上之水不知道何去何从,这种不确定性正如诗人的心境,而“又作布衣还”则是说即便到了寒冷的季节,也只能再次制作粗糙的布衣以御寒,这或许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归乡无望的无奈和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游子离家、边塞漂泊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对未来命运的迷茫感。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担忧,是一首传达出浓郁乡愁和生命无常感的秋夜行旅之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