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崇国寺三日纪事
明 · 袁宏道
湿云涨山雨不止,一酣三日葡萄底。
天公困雨如困酲,醉人渴饮似渴水。
东市典书西典几,团糟堆曲作城垒。
明知无雨亦不行,权将雨作题目尔。
仆夫安眠马束尾,大瓮小瓮来日起。
天公困雨如困酲,醉人渴饮似渴水。
东市典书西典几,团糟堆曲作城垒。
明知无雨亦不行,权将雨作题目尔。
仆夫安眠马束尾,大瓮小瓮来日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崇国寺避雨三日的经历,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雨中生活的情景。
首句“湿云涨山雨不止”,描绘了雨势之大,云层厚重,仿佛要将山峰淹没,雨下个不停。接着,“一酣三日葡萄底”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连续不断的雨水比作葡萄,形象地表现了雨水的密集与连绵不绝。
“天公困雨如困酲,醉人渴饮似渴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雨势的描写,将雨比作让天公困倦的酒醉之人,又将饮酒的人比作极度渴望喝水的渴者,通过对比,突出了雨的持久与强烈。
“东市典书西典几,团糟堆曲作城垒”两句,转而描述了避雨时的生活状态。作者将书籍和酒曲比作城墙,形象地展示了在雨中寻找庇护所的场景,同时也暗示了避雨期间的生活方式。
“明知无雨亦不行,权将雨作题目尔”两句,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奈与幽默感。即使知道雨不会停止,也只好将其作为话题,体现了在困境中寻求乐趣的心态。
最后,“仆夫安眠马束尾,大瓮小瓮来日起”两句,描绘了避雨生活中的宁静与等待。仆人们安心休息,马儿也束尾静待,大瓮小瓮的排列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生活仍在继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避雨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和情感,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独特观察,也展现了其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