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杨彦衡见寄之作(其六)赏析

和杨彦衡见寄之作(其六)

金末元初 · 段成己
幽迹无心学绮黄,荒才涉世本非长。
年年来往燕然道,却为山林有限忙。

鉴赏

这首诗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段成己所作,名为《和杨彦衡见寄之作(其六)》。段成己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此诗亦体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幽迹无心学绮黄”,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繁华世俗的淡漠态度,认为不应追求华丽虚浮的生活,而是应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真谛。这里的“绮黄”指代的是华丽、浮华的事物,诗人通过这句诗表明了自己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

次句“荒才涉世本非长”,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于自身才能与世事的思考。他认为自己的才华在世俗中难以施展,或许并不适合于世间的纷扰与竞争。这句诗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不随波逐流的独立精神。

后两句“年年来往燕然道,却为山林有限忙”,诗人以燕然道为背景,描述了自己每年来往于山林之间的情景。虽然身处自然之中,但仍然感到忙碌。这里既有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琐事的无奈。诗人似乎在表达,即使在宁静的山林中,也难以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与生活的压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思考与感悟,以及在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生活中的复杂情感。段成己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幅既静谧又略带忧郁的画面,引人深思。

词语解释

来往的意思:◎ 来往 lái-wǎng(1) [come and go]∶来和去街上来往的人很多(2) [thoroughfare]∶通行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3) [contact;dealing;intercourse;mingle; transaction]∶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4) [about;around]∶左右;上下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年年的意思:◎ 年年 niánnián[every year;year after year] 每年年年丰收念桥边红芍,年年知为谁生。——宋· 姜夔《扬州慢》年年岁岁。——[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年来的意思:(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唐 戴叔伦 《越溪村居》诗:“年来橈客寄禪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适媒媪来,以贱价售去,年来音耗遂絶。”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收集画象事,拟暂作一结束,因年来精神体力,大不如前。”(2).年岁到来。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跡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

山林的意思:◎ 山林 shānlín[mountain and forest]有山和树木的地方山林地区...

涉世的意思:◎ 涉世 shèshì[see the world] 接触社会,经历世事宗人夷吾有美名,博学不及衍,涉世声誉过之。——《晋书·孔衍传》...

为山的意思:喻建立功业。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在数竟不免,为山不及成。”参见“ 为山九仞,功亏一簣 ”。...

无心的意思:[释义](1) (形)基本义:没有心思。他说这话是无心;不要误会。(作宾语) (2) (形)不是故意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作谓语) [构成]偏正式:无(心...

心学的意思:(1).犹言思想修养。 宋 范成大 《寄题筠州钱有文明府新昌小道院》诗:“忠厚平生心学,敏明随处民功。”(2).以 陆九渊 、 王守仁 为代表的 宋 明 理学的一个流派,即所谓良知之学。为学主“明本心”、“致良知”。认为心为宇宙的本原。 明 宋濂 《六经论》:“‘六经’皆心学也。心中之理无不具,故‘六经’之言无不该,‘六经’所以笔吾心之理者也。” 明 王守仁 《<陆象山先生全集>叙》:“圣人之学,心学也。”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心学》。(3).即心理学。 严复 《原强》:“继乃论生学、心学...

燕然的意思:(1).古山名。即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的 杭爱山 。 东汉 永元 元年,车骑将军 窦宪 领兵出塞,大破 北匈奴 ,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记 汉 威德。见《后汉书·窦宪传》。 汉 班固 《<封燕然山铭>序》:“遂踰 涿邪 ,跨 安侯 ,乘 燕然 ,躡 冒顿 之区落,焚 老上 之 龙庭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若 班固 燕然 之勒, 张昶 华阴 之碣,序亦盛矣。”(2).泛指边塞。诗文中叙建立边功时,常引用之。 南朝 宋 何承天 《安边论》:“比及十载,民知义方。然后...

幽迹的意思:(1).隐微的心迹。《旧唐书·郑畋传》:“若匪遭逢圣君,无以发扬幽迹。”(2).隐居的踪迹。 唐 骆宾王 《上司刑太常伯启》:“实欲投竿垂饵,晦幽迹於 渭 滨;抱瓮灌园,絶机心於 汉 渚。”...

有限的意思:◎ 有限 yǒuxiàn(1) [limited;finite]∶对范围、数量或时间长短有限制的(2) [slender]∶数量不多;程度不高为数有限诸侯之地有限。——宋· 苏洵《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