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至正丁亥春二月起自休致入直翰林夏四月抵京师六月赴上京述怀五首(其二)赏析

至正丁亥春二月起自休致入直翰林夏四月抵京师六月赴上京述怀五首(其二)

元 · 黄溍
扬帆越江淮,河水来活活。
吕梁扼其冲,石芒殊峭拔。
溯河柁忽摧,度洪缆遽绝。
前途总安流,风劲桅复折。
兼旬涉险艰,脱命争毫发。
行行薄畿甸,值此正阳月。
皇舆方北狩,前旌晓已发。
疾驱望清尘,我马不及秣。
出关历峻阪,下视原野阔。
涧溪多萦迥,冈岭互盈缺。
旧游如梦寐,古道无改辙。
经时春草变,久旱夏云热。
远行诚苦辛,傥免蒙霜雪。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休致状态进入翰林院工作,直至抵达京城,再前往上京的旅程中的种种艰辛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背景,展现了旅途的险阻与壮丽。

首句“扬帆越江淮,河水来活活”,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乘船穿越长江、淮河的壮阔景象,河水潺潺流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接着,“吕梁扼其冲,石芒殊峭拔”一句,通过描述吕梁山的险峻,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难。

“溯河柁忽摧,度洪缆遽绝”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河流中遭遇的意外挫折,缆绳断裂,船只失控,暗示了旅途中的不可预测性和危险性。“前途总安流,风劲桅复折”则展示了即使在看似平静的水域,也难以避免风暴的侵袭,桅杆折断,象征着旅途中的重重困难。

“兼旬涉险艰,脱命争毫发”表达了诗人在这段旅途中经历的长时间的危险与生死考验,每一次逃脱都像是在争夺一线生机。“行行薄畿甸,值此正阳月”则点明了旅程的终点接近京城,正值春天的正月,预示着即将结束的旅程将带来新的希望和机遇。

“皇舆方北狩,前旌晓已发”描绘了皇帝北巡的情景,诗人作为随从,清晨便出发,体现了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与参与。“疾驱望清尘,我马不及秣”表现了诗人急于追赶队伍,甚至顾不上给马喂食,体现了对使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出关历峻阪,下视原野阔”通过描写穿越关卡后,道路变得崎岖,但放眼望去,广阔的原野又让人感到一丝宽慰。“涧溪多萦迥,冈岭互盈缺”则进一步描绘了沿途的自然风光,山川交错,溪流蜿蜒,充满了自然之美。

“旧游如梦寐,古道无改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尽管时间流逝,但古老的路径依然未变,寓意着历史的延续与不变。“经时春草变,久旱夏云热”则通过季节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界的更替与生命的循环。

最后,“远行诚苦辛,傥免蒙霜雪”总结了旅途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避免遭受更多的苦难与挫折。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旅途的艰辛与壮丽,还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历史、自然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元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