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赴补同人
鹄袍肯在诸生列,虫篆原非壮士心。
山下久无吾屐齿,苇间忽听子挐音。
年来懒与人谀墓,欲赠刘叉未有金。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答赴补同人》。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
"莫厌春泥没膝深,公卿皆拔自词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人的才华和地位的赞赏,以及自己与同侪在文学创作上的交流互动。这里的“春泥”象征着温暖而充满生机的环境,而“膝深”则暗示着深入其中,无法自拔。"公卿"指的是古代的高级官职,这里用来比喻文人的地位和才华。"词林"则是文学之林,是诗人们互相切磋琢磨的地方。
"鹄袍肯在诸生列,虫篆原非壮士心。"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以及内心深处的感慨。“鹄袍”是古代一種用白鹤羽毛制成的袍子,这里象征着纯洁和高贵,"诸生列"则指的是众多文人的队伍。"虫篆"是一种小型编织物,是孩子们玩耍用的东西,而“壮士心”则指的是年轻人雄壮的心志。
"山下久无吾屐齿,苇间忽听子挐音。"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感和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山下”和“苇间”都是自然景象的描写,“吾屐齿”则是指个人的足迹,而“子挐音”则是一种乐器的声音,这里用来形容自然界中的声音。
"年来懒与人谀墓,欲赠刘叉未有金。"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反思,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谀墓”是指人们对于逝者的追念和颂扬,而“懒与人”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欲赠刘叉未有金"则显示了诗人想要馈赠给友人的情意,但又感到手头拮据,无以为礼。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洁文学理想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友谊和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