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典衣购书数十部
清末近现代初 · 黄节
典衣原为买书贫,生事初怜渐苦辛。
载籍独寻还此日,典型虽在已无人。
灯前着影添千卷,海堧回寒过一春。
已换葛裘吾自计,十年键户敢因循。
载籍独寻还此日,典型虽在已无人。
灯前着影添千卷,海堧回寒过一春。
已换葛裘吾自计,十年键户敢因循。
注释
典衣:典当衣物。生事:生活琐事。
初怜:初次体会到。
渐苦辛:越来越辛苦。
载籍:书籍。
典型:榜样。
虽在:虽然还在。
无人:没有跟随者。
灯前:灯光下。
海堧:海边地区(古代对沿海地区的称呼)。
回寒:寒冷归来。
过一春:度过一个春天。
葛裘:葛布制成的粗布衣服。
吾自计:我自己计划。
十年键户:十年闭门苦读。
敢因循:不敢轻易放松。
翻译
原本打算典当衣物来买书,生活开始让我感受到困苦辛酸。如今独自寻找书籍的日子,虽然有榜样留存,却已无人追随。
灯光下,书籍的影子仿佛增加了千卷,寒冬中,我度过了一整个春天。
我已经换上了粗布衣服,自我计划着,十年来闭门读书,不敢懈怠。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贫困中仍然热爱读书的境况和情感。"典衣原为买书贫,生事初怜渐苦辛"表明诗人为了购书甚至典当自己的衣物,以至于生活变得艰难辛苦。"载籍独寻还此日,典型虽在已无人"则显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对知识的渴望,即使周围没有人能理解他的行为,他依然坚持。
"灯前着影添千卷,海堧回寒过一春"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夜以继日地阅读书籍,在灯光下投射出的身影似乎在增加自己的学问,如同积累了成千上万的知识。而"海堧回寒过一春"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即使是在寒冷的季节里,诗人也坚持着他的阅读计划。
最后,"已换葛裘吾自计,十年键户敢因循"表明诗人已经准备好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即使生活贫困到需要用草编织的粗糙衣物来取暖,他也愿意为追求知识而坚持自己的道路。"十年键户敢因循"则表达了他要坚守这份爱好,即使门外的世界多么冷酷无情,也不会改变他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示了诗人在物质困境中精神上的不屈不挠,以及对知识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