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赠茅山范道人赏析

赠茅山范道人

宋 · 邹浩
道人本是红尘客,曾把锥刀闹胸臆。
一朝矫首看冥鸿,弃子捐妻人莫测。
三茅峰北华阳南,凌乱烟霞閟殊特。
筑庵寄傲知几年,但见日月忙如织。
饥餐落英饮沆瀣,策杖溪云随降陟。
蟾辉倒射松风寒,长啸一声山欲辟。
飘然行止信自由,或到人间蹑人迹。
朱门瓮牖初不分,遇酒辄倾论斗石。
有时巧发惊四筵,季主犹惭多失策。
纷纷流俗争称奇,岂识道人真所适。
茅君仙去空遗踪,高行三千当自积。
琴閒棋罢幸相过,却恐鸾飞无处觅。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遁世高人的形象,他原本是红尘中的俗客,后因厌倦世俗的纷扰,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妻子和物质的追求,投身于自然之中。他选择在三茅峰的北面和华阳的南边筑庵而居,与烟霞为伴,生活简朴而自由。

诗中描述了这位道人每日的生活状态:以山间落英为食,以清泉为饮,随云雾上下,与自然融为一体。夜晚,月光洒在松林间,寒风拂过,他长啸一声,仿佛能震动山岳。他的行止自由自在,时而踏入人间,时而隐匿于山林之间,不拘泥于世俗的规则。

诗的最后部分提到,这位道人虽然不被世人所理解,但他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而非外界的赞誉。他如同茅君一般,虽已仙去,但其高尚的行为和精神将永远流传。诗人希望与之相交,但又担心他那超凡脱俗的生活方式,可能会使他远离尘世,难以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