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佥宪包好问服阕之京赏析

送佥宪包好问服阕之京

明 · 林廷选
三年血泪移风俗,百岁功名岂为家。
话别芙蓉花外雨,梦随沧海日边槎。
知心不谓交深浅,处世谁论调正哇。
传语西台旧同辈,洞源犹未变桑麻。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林廷选所作的《送佥宪包好问服阕之京》。诗中表达了对友人包好问服丧期满回京的深厚情感与感慨。

首联“三年血泪移风俗,百岁功名岂为家。”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包好问在三年服丧期间,内心承受的巨大悲痛,这悲痛不仅影响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也触动了周围风俗的变化。接着,诗人提出疑问:百年的功名成就,难道只是为了一个家庭吗?这里暗含着对人生价值和追求的思考。

颔联“话别芙蓉花外雨,梦随沧海日边槎。”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展现了离别的凄美。在芙蓉花盛开的雨天,两人依依惜别;而梦中,包好问仿佛乘着木筏,随着大海的日出远行,象征着未来的未知与希望。

颈联“知心不谓交深浅,处世谁论调正哇。”强调了友情的真挚与深刻,不论交往的深浅,真正的知己是无需言语来证明的。同时,诗人也反思了处世之道,认为不应过于计较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正直与真诚。

尾联“传语西台旧同辈,洞源犹未变桑麻。”诗人向包好问的旧友传达了祝福与期待,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坚守初心,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心中的理想与信念(此处的“洞源”可能指内心的深处)不应改变,就像家乡的桑麻一样,永远保持着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深情厚谊,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流畅自然,富有画面感,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骨与情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