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三百三首(其三○三)赏析

诗三百三首(其三○三)

唐 · 寒山
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
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
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
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翻译

有人嘲笑我的诗,认为它过于文雅。
我的诗无需郑氏的评点,也不需要毛公的解读。
我不遗憾理解的人少,只是因为知心朋友太少。
如果要符合音乐的格律,我的病痛恐怕就不会停止。
突然遇到真正懂的人,我的诗就会立刻流传开来。

注释

诗:诗。
典雅:文雅,有高雅的艺术风格。
郑氏笺:指古代评论家郑玄或郑板桥等人的评注。
毛公解:可能指的是毛苌等人的注解。
会人:理解的人。
知音:了解、欣赏自己的人。
宫商:古代五声音阶中的两个字,象征音乐格律。
余病:我的病痛,这里比喻创作上的困扰。
明眼人:眼光独到,真正懂得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文人对于自己诗歌作品的自信与自我鉴赏。开篇“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创作持肯定态度,认为自己的诗歌符合古代典籍的雅正之美,不需要像郑氏那样繁复的注释,也不必借助毛公那样的深奥解读。中间两句“不恨会人稀,只为知音寡”,显示了诗人对于理解自己诗歌的人较少而感到遗憾,更多的是希望能有人能够真正领略其诗意之美。

接着,“若遣趁宫商,余病莫能罢”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另一层意思,即如果把自己的诗歌置于古代的音乐体系中去品评,那么除了不能完全符合古人之意外,其他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末尾两句“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则描绘了一种境界:当遇到那些能够洞察诗意、有着敏锐眼光的人时,自己的诗歌便如同天籁之音,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传遍四海。

整首诗透露出诗人对于自我才华的坚信以及对于审美观点独特性的坚持。通过这几句话,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自豪与孤独,同时也表现了他对于真正知音者渴望和期待的心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