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谷口道士
唐 · 司空曙
一见林中客,闲知州县劳。
白云秋色远,苍岭夕阳高。
自说名因石,谁逢手种桃。
丹经傥相授,何用恋青袍。
白云秋色远,苍岭夕阳高。
自说名因石,谁逢手种桃。
丹经傥相授,何用恋青袍。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一见:第一次见到。林中客:指隐居山林的人。
州县劳:指州县官员的忙碌与劳累。
白云秋色远:描绘秋天白云的悠远景象。
苍岭:苍茫的山岭。
夕阳高:夕阳高挂的景象。
自说名因石:他自己说声名源自一块特别的石头。
手种桃:亲手种植的桃树。
丹经:道教中关于炼丹的经书,象征长生不老。
傥相授:如果能传授给我。
何用恋青袍:何必留恋朝廷官员的青色官服,意指不再留恋官场。
翻译
看见山林中的访客,我了解了州县官员的辛劳。秋天的白云显得遥远,苍茫的山岭上夕阳高照。
他自述名声来源于奇石,又有谁能遇到他亲手种的桃花呢?
如果能传授我丹经,何必留恋那官职青袍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的道士与行人相遇的情景。开篇“一见林中客,闲知州县劳”两句,通过道士与林中的偶遇,表达了对外界劳碌生活的了解和超脱。接下来的“白云秋色远,苍岭夕阳高”则是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辽阔的自然氛围。
中间两句“自说名因石,谁逢手种桃”,道士似乎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许是在说明他隐居的原因,而最后的手种桃,则可能象征着他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
结尾的“丹经傥相授,何用恋青袍”则透露出道士对内丹修炼之法的传授,以及对俗世功名利禄的超然。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一个淡泊明志、追求精神自由的道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