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峨眉(其五)
清 · 毛澄
趋下大峨石,再过桫椤坪。
来时险绝处,重到路欲平。
风泉洒珠玉,就枕神魂清。
孙翁古铜罐,量药手自烹。
涧筱及崖杉,火发寒琴鸣。
雷威披褐裘,雪中听松声。
空山灭人迹,知君何处行。
来时险绝处,重到路欲平。
风泉洒珠玉,就枕神魂清。
孙翁古铜罐,量药手自烹。
涧筱及崖杉,火发寒琴鸣。
雷威披褐裘,雪中听松声。
空山灭人迹,知君何处行。
鉴赏
这首清代毛澄的《登峨眉(其五)》描绘了诗人再次游历峨眉山的情景。首句“趋下大峨石”展现了他沿着陡峭的山路下行,而“再过桫椤坪”则暗示了他对山中环境的熟悉和对自然的亲近。接下来,“来时险绝处,重到路欲平”表达了他对先前艰难行程的记忆,如今重游,感觉道路似乎变得平坦。
“风泉洒珠玉,就枕神魂清”通过风声和泉水声比喻为珠玉洒落,营造出清幽的氛围,诗人仿佛在这样的环境中心灵得到了净化。诗人还提到了孙翁古铜罐,亲自烹制药材,显示出对传统医药的敬意和对生活的热爱。
“涧筱及崖杉,火发寒琴鸣”描绘了山涧边的小竹和崖边的杉木在火光中发出类似琴音的响动,增添了山林的神秘与诗意。诗人“雷威披褐裘,雪中听松声”,在寒冬中聆听松涛,表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最后两句“空山灭人迹,知君何处行”以空山无人的寂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也暗示了他独自在山中的孤独旅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峨眉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