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渊明二十首(其十)
宋 · 陈造
自公有至乐,诗卷还坐隅。
得句一吐之,嬉然忘穷涂。
百世一俯仰,万象付驰驱。
吟情当饮兴,其乐皆有馀。
役心声利场,咄咄彼何居。
得句一吐之,嬉然忘穷涂。
百世一俯仰,万象付驰驱。
吟情当饮兴,其乐皆有馀。
役心声利场,咄咄彼何居。
注释
自:从。公有:公共的。
至乐:最大的快乐。
诗卷:诗集。
坐隅:旁边。
得句:得到佳句。
一吐之:倾吐出来。
嬉然:欢快的样子。
穷涂:艰难困苦。
百世:百年。
一俯仰:转眼间。
万象:万物。
付驰驱:匆匆而过。
吟情:吟诵诗歌的心情。
饮兴:饮酒的乐趣。
其乐皆有馀:这样的快乐是丰富的。
役心:劳心于。
声利场:名利场。
咄咄:感叹声。
彼何居:他们又能占据什么呢。
翻译
从公共的快乐中,我回到诗卷旁。一旦得到佳句,便欣喜地倾吐出来,忘却了艰难困苦。
百年光阴如过眼云烟,世间万物都在眼前匆匆而过。
吟诵诗歌时的心情应与饮酒的乐趣相匹配,这样的快乐是丰富的。
在追求名利的喧嚣中,那些人又能占据什么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他以陶渊明为榜样,创作了《和陶渊明二十首》中的第十首。诗中,陈造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从中获得的乐趣。他认为诗歌是至高的快乐源泉,每当灵感涌现,便能忘却尘世的艰辛,将宇宙万物融入笔下。诗人将诗歌创作视为一种情感的抒发和饮酒般的乐趣,认为这种乐趣超越了世俗的功名利禄。最后,他以讽刺的口吻批评那些过于追求声名利禄的人,认为他们与自己的诗歌世界格格不入。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个人价值观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