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雅禅师若神
宋 · 刘敞
太湖三万顷,澄澈浮寒穹。
明月不可取,孤帆安所穷。
俯吊沧浪人,缅怀鸱夷翁。
古今共灰灭,得失如梦中。
诗兴触物远,禅心随念空。
犹多碧云句,寄信东南风。
明月不可取,孤帆安所穷。
俯吊沧浪人,缅怀鸱夷翁。
古今共灰灭,得失如梦中。
诗兴触物远,禅心随念空。
犹多碧云句,寄信东南风。
鉴赏
这首诗《送雅禅师若神》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太湖美景的描绘,以及对禅师雅若神的送别,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哲思与禅意。
首联“太湖三万顷,澄澈浮寒穹”,以壮阔的太湖为背景,描绘出一片清澈宁静的景象,寒穹二字,既指天空,也暗含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为全诗奠定了清冷而深远的基调。
颔联“明月不可取,孤帆安所穷”,借明月与孤帆,表达了对雅禅师若神离去的不舍与对未知旅途的感慨。明月象征着永恒与美好,却无法触及,孤帆则代表了禅师的行迹,其去向无尽,引人遐想。
颈联“俯吊沧浪人,缅怀鸱夷翁”,通过“沧浪人”和“鸱夷翁”的典故,进一步深化了对禅师的敬仰之情。“沧浪人”出自《楚辞·渔父》,比喻隐士;“鸱夷翁”则是对范蠡的尊称,范蠡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后隐居江湖。这两处典故,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暗示了禅师可能追求的隐逸生活或超然境界。
尾联“古今共灰灭,得失如梦中”,将个人的得失置于历史长河之中,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豁达与淡泊。最后一句“诗兴触物远,禅心随念空”,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然万物,而禅心则是随着思绪的流转而达到空灵的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末尾“犹多碧云句,寄信东南风”,以碧云句作为比喻,表达对雅禅师若神的祝福与思念,希望他的智慧如同碧云般深远,能够借助东南风传达到远方,寓意着禅师虽离别,但其智慧与影响将永远流传。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丰富的典故引用以及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禅学的独到见解,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