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
宋 · 梅尧臣
许公运国储,岁入六百万。
上莫究所来,下莫有剥怨。
十年无纤乏,功利潜亦建。
昨除侍从官,聊为磨世钝。
比于以舌得,此岂愧物论。
较量多少间,未足数刘晏。
大计苟窘费,曷不使预算。
欲倍即能倍,但勿惑谤讪。
扰民可以夺,食官可以窜。
要付与权衡,一切出果断。
呜呼任智力,长短固有限。
制财犹制兵,太甚则生乱。
公譬淮阴侯,多多有益办。
我今听其谈,夜去为扼腕。
书之俟采诗,咨访不可缓。
上莫究所来,下莫有剥怨。
十年无纤乏,功利潜亦建。
昨除侍从官,聊为磨世钝。
比于以舌得,此岂愧物论。
较量多少间,未足数刘晏。
大计苟窘费,曷不使预算。
欲倍即能倍,但勿惑谤讪。
扰民可以夺,食官可以窜。
要付与权衡,一切出果断。
呜呼任智力,长短固有限。
制财犹制兵,太甚则生乱。
公譬淮阴侯,多多有益办。
我今听其谈,夜去为扼腕。
书之俟采诗,咨访不可缓。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许公:指许某人。国储:国家仓库。
岁入:年收入。
六百万:六百万单位货币。
所来:来源。
剥怨:剥削和抱怨。
纤乏:匮乏。
潜亦建:自然建立。
侍从官:高级官员。
磨世钝:磨砺世人的愚钝。
以舌得:通过口才获得官职。
愧物论:让人感到羞愧的评价。
较量:比较。
刘晏:唐朝著名理财家。
预算:预先制定的财务计划。
惑谤讪:被诽谤迷惑。
夺:夺取。
窜:逃避。
权衡:公正的判断。
智力:智谋和力量。
长短:局限。
制兵:管理军队。
太甚:过度。
淮阴侯:韩信,历史上善于用兵。
益办:更有益的事情。
扼腕:惋惜或赞叹的动作。
书之:写下来。
采诗:采集民间诗歌。
咨访:咨询访问。
翻译
许公掌管国家仓库,每年收入达到六百万上面无人追究来源,下面无人抱怨剥削
十年物资充足,没有匮乏,功绩和利益也自然建立起来
昨天被任命为侍从官,姑且用来磨砺世间的愚钝
比起靠口舌获得官位,这难道会让人感到羞愧
比较这些得失,还不足以与刘晏相提并论
如果财政计划陷入困境,为何不实行预算管理
想要增加就一定能增加,但不要被诽谤迷惑
扰民可以夺取权力,占据官位可以逃避罪责
一切决策应交给公正的衡量,坚决果断
哎,依靠智谋和力量,终究有其局限
控制财政就像管理军队,过度则会滋生混乱
许公如同淮阴侯,多做实事更有益
我现在听他谈论,深夜也为他的才能扼腕叹息
写下这些期待诗歌的采纳,咨询访问不能拖延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通过对许公管理国家仓储的赞扬,展现了他理财有方、效率高且深得民心的特点。诗中提到许公每年能稳定地收入六百万,既没有上层的质疑,也没有下层的抱怨,十年来物资充足,功绩实至名归。他被任命为侍从官,诗人认为这如同以口才获得官位,但他并不以此为耻,反而认为他在财政管理上的成就超过了历史上如刘晏这样的理财能手。
诗人进一步指出,如果在财政决策上过于紧张或浪费,不如制定明确的预算,灵活应对,同时强调了果断和权衡的重要性,防止过度扰民或滥用职权。他认为许公的智慧和能力类似于汉代的淮阴侯韩信,处理财务事务游刃有余。诗人对许公的赞赏溢于言表,表示自己深感钦佩,期待朝廷能采纳他的建议,尽快咨询访问许公。
整首诗赞美了许公的理财才能,同时也提出了财政管理的策略和原则,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经济治理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