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上赠故曹太史家歌姬
今夜佛灯禅榻畔,路傍相逐按梁州。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所作的《席上赠故曹太史家歌姬》。诗中以东山的历史典故起兴,提及谢公(谢安)的风流往事,暗示歌姬的才情足以打动人心。接着,诗人将眼前的场景与历史相融,描述歌姬在禅榻旁演奏乐曲,那动人的音乐仿佛引领着人们跟随旋律在心灵路上漫步,具体到"路傍相逐按梁州",描绘出一种如梦如幻的意境。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赞美了歌姬的技艺和魅力,同时也寓含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词语解释
禅榻的意思:禅床。 唐 杜牧 《题禅院》诗:“今日鬢丝禪榻畔,茶烟轻颺落花风。”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惟丈室一僧,独坐禪榻。” 清 赵翼 《散花曲》:“完璧还君繫臂纱,髩丝禪榻閲年华。”...
东山的意思:(1).《诗·豳风·东山》:“我徂 东山 ,慆慆不归。” 朱熹 集传:“ 东山 ,所征之地也。”后因以代指远征或远行之地。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 玉汝 有爱妾 刘氏 ,将行,剧饮通夕…… 刘贡父 , 玉汝 姻党,即作小诗寄之以戏云:‘ 嫖姚 不復顾家为,谁谓 东山 久不归。’”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四:“此去 东山 又 北山 ,镜中强半尚红颜。”(2).《孟子·尽心上》:“ 孔子 登 东山 而小 鲁 。” 赵岐 注:“ 东山 ,盖 鲁 城东之高山。”后因以代指 鲁 地。 宋 李清照...
佛灯的意思:供于佛前的灯火。 宋 苏轼 《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诗之一:“农事未休侵小雪,佛灯初上报黄昏。”《西游记》第十七回:“万籟声寧,千山鸟絶。溪边渔火息,塔上佛灯昏。” 清 龚自珍 《一痕沙·录言》词:“高阁佛灯青,替钞经。”...
梁州的意思:(1).古九州之一。《书·禹贡》:“ 华 阳 黑水 惟 梁州 。” 孔 传:“东据 华山 之南,西距 黑水 。”(2). 唐 教坊曲名。后改编为小令。 唐 顾况 《李湖州孺人弹筝歌》:“独把《梁州》凡几拍,风沙对面胡 秦 隔。” 宋 梅尧臣 《莫登楼》诗:“腰鼓百面红臂韝,先打《六么》后《梁州》。”参阅 唐 张固 《幽闲鼓吹·元载》。参见“ 梁州令 ”。...
十二的意思:(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
谢公的意思:(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
一曲的意思:(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
十二楼的意思:(1).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 黄帝 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 执期 ,命曰 迎年 ’。上许作之如方,命曰 明年 。”《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昆仑 玄圃 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又见 崑崙山 上一面輒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 唐 李白 《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明 顾咸正 《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2).泛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