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杂怀诗三十首(其一)赏析

杂怀诗三十首(其一)

清 · 洪繻
生落古人后,忽作古人想。
古人在当时,谁知生景仰!同居天地中,成材在所养。
宁为拙而直,勿为巧而枉!常存不朽心,骨干自英爽。
春秋相循环,荣枯互来往。
自立坚不移,阴阳任消长。

鉴赏

这首诗《杂怀诗三十首(其一)》由清代诗人洪繻创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自然与道德的深刻见解。

首句“生落古人后,忽作古人想”,诗人感叹自己生于古人之后,却突然开始想象自己成为古人,流露出一种对历史和时间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反思。

“古人在当时,谁知生景仰!”这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古人虽在当时可能并未受到应有的尊敬和景仰,但后人对其的敬仰之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加深,体现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时间的流逝对人的影响。

“同居天地中,成材在所养。”诗人认为,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生活在同一片天地之下,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取决于自身的培养和教育,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宁为拙而直,勿为巧而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格品质的追求,宁愿保持朴实和正直,也不愿为了迎合世俗而变得圆滑和不正当,体现了对道德原则的坚守。

“常存不朽心,骨干自英爽。”诗人鼓励人们要有追求永恒价值的心志,坚信内在的品格和精神力量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春秋相循环,荣枯互来往。”自然界遵循着四季更替的规律,生命也经历着兴衰交替的过程,诗人以此比喻人生的起伏变化,提醒人们要顺应自然规律,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落。

“自立坚不移,阴阳任消长。”最后两句强调了个人独立自主的重要性,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内心坚定的信念和自我修养是不变的,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意志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自然和道德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个体价值、社会伦理和宇宙规律的独到见解,充满了哲理意味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