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重过西庄
岸回沙半出,山远雪微明。
草户连郊色,寒檐傍竹声。
夜深灵籁作,宿处本香城。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徐繗的《冬日重过西庄》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冷的冬日乡村图景。首句“背郭云庄净”,写出了村庄远离城区,被洁净的云气环绕,环境幽静。次句“孤村雁荡清”进一步强调了村庄的孤独和雁荡山的清寂。
“岸回沙半出”描绘了江边或河边的景象,沙滩在水边若隐若现,显现出冬季的萧瑟。而“山远雪微明”则通过远处雪山的朦胧轮廓和微微照亮的雪光,渲染出冬日的寂静与寒冷。
“草户连郊色”描述了村落与郊野相连,草屋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显得质朴而和谐。最后一句“寒檐傍竹声”以寒风中竹叶的声音衬托出夜晚的寂静,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寓居之处的简朴生活。
“夜深灵籁作”中的“灵籁”通常指自然的声音,如风吹竹叶、溪流潺潺,此处暗指深夜的宁静中,这些声音尤为清晰。最后,“宿处本香城”以“香城”一词,可能寓意着村庄的清新气息,也可能暗指诗人内心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西庄的宁静之美,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深喜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词语解释
孤村的意思:指偏僻孤立的村庄,也用来形容一个人处境孤独,缺乏支持和帮助。...
回沙的意思:迂回的沙滩。 南朝 梁简文帝 《三月三日率尔成诗》:“迴沙溜碧水,曲岫散桃夭。”...
灵籁的意思:(1).优美动听的乐音。 明 王慎中 《登金山口绝顶》诗:“长啸发灵籟,倦坐席苔蘚。” 清 葆光子 《物妖志·琴瑟琵琶》:“灵籟一天孤鹤唳,寒涛千顷老龙吟。”(2).指迎神的乐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共听灵籟,同饮仙浆。”(3).指风声。 明 杨慎 《江阴秋热八月作》诗:“灵籟无清吹,嵐光灭翠微。” 明 杨慎 《早秋野眺寄所迟客》诗:“烟杪散灵籟,寒漪聚渌文。”...
宿处的意思:◎ 宿处 sùchù[lodging] 住宿的地方...
微明的意思:(1).知幽眇之理而收显著之效。《老子》:“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河上公 注:“此四事,其道微其效明也。”《韩非子·喻老》:“起事於无形,而要大功於天下,是谓微明。”(2).微弱的光亮;稍微明亮。 唐 颜真卿 《登平望桥下作》诗:“近山犹髣髴,远水忽微明。” 宋 秦观 《和孙莘老题召伯斗野亭》诗:“揽衣视日景,薄阴漏微明。”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虽然是夜,但也有明暗。有微明,有昏暗,有伸手不见掌,有漆黑一团糟。”...
香城的意思:(1).指佛国。 南朝 梁武帝 《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同到香城,共见宝臺。” 唐 王勃 《益州緜竹县武都山净惠寺碑》:“ 武都 仙镇,龙墟粤域,邑动香城,山开净国。”(2).指仙境。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灵芝寺》:“信可以跨 凤山 之仙境,軼 蓬岛 之香城者矣。”参阅《维摩诘经·香积佛品》。...
夜深的意思: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云庄的意思:云雾遮护的村庄。 唐 李邕 《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诗:“ 太山 雄地理,巨壑眇云庄。” 宋 苏轼 《玉津园》诗:“千亩何时躬帝藉,斜阳寂歷锁云庄。” 金 元好问 《答定斋李兄》诗:“十载相从未言晚,城南泉石有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