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蜀府遇夏时教谕次韵叙德言怀赏析

蜀府遇夏时教谕次韵叙德言怀

明 · 方孝孺
周道昔沦丧,凤鸟收其声。
纷纷徇世士,各以智术鸣。
仲舒起西都,蜀汉有孔明。
下帷谈正谊,濡走济群生。
二子苟遇时,惠泽?孤茕。
惜其遭逢谬,不见礼乐兴。
迩来一千年,文献鲜有徵。
岂无辅相贵,未免利禄婴。
鄙夫何所知,浪窃当世名。
致君事莫及,好古心徒倾。
身疲道路长,兴入江山清。
偶随群臣后,获见百代英。
神姿俨渊肃,雄论极醇精。
德政尚宽和,西土臻治平。
福善固天理,愿治本民情。
昔叹贤豪稀,今见德位并。
寄言同袍子,拭目王化行。

鉴赏

此诗由明代文学家方孝孺创作,名为《蜀府遇夏时教谕次韵叙德言怀》。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追忆与敬仰,以及对当代德才兼备之人的感慨。

首句“周道昔沦丧,凤鸟收其声”描绘了周朝衰败后的景象,暗喻古代圣贤的消失。接着,“纷纷徇世士,各以智术鸣”指出在乱世中,众多追求功名的士人各自施展才华。然后,诗人提到董仲舒和诸葛亮两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潜心学术,为国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子苟遇时,惠泽被孤茕”表达了对这两位贤者的赞美,认为如果他们生逢其时,定能惠及更多的人。然而,“惜其遭逢谬,不见礼乐兴”感叹他们未能在理想的时代实现抱负,未能看到礼乐文明的复兴。

接下来,“迩来一千年,文献鲜有徵”指出自那以后的一千年里,关于古代贤士的事迹记载很少,反映出历史记忆的流失。诗人接着反思自己,承认自己虽有志于效仿古人,却因能力有限而难以实现。

“身疲道路长,兴入江山清”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随后,“偶随群臣后,获见百代英”描述了诗人偶然的机会,得以见到当代的杰出人才,内心感到欣慰。

“神姿俨渊肃,雄论极醇精”赞美了这些当代英才的风采和学识。接着,“德政尚宽和,西土臻治平”赞扬他们的政治理念和治理效果,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

“福善固天理,愿治本民情”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渴望。最后,“昔叹贤豪稀,今见德位并”对比过去与现在,感叹古代贤士的稀缺,而今却有幸见到德才兼备之人。

“寄言同袍子,拭目王化行”则是诗人对同僚和后人的寄语,希望他们能够关注并推动国家的文明进步。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怀念,对当代英才的赞赏,以及对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