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弥牟镇孔明八阵图赏析

弥牟镇孔明八阵图

宋 · 王刚中
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
朅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
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
进涉汉州西,弥牟镇之北。
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
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
江海变桑田,平原犹可觅。
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
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

拼音版原文

zhènguīzǎifāng

láizhèn西shǔkuíménguāndiéshí

shīyǒushùjiūlái

jìnshèhànzhōu西zhènzhīběi

píngyuánlièduītānshítóngshì

zuòzhěkǒngmíngyǒushēn

gāoànhuòwèitānshícún

jiānghǎibiànsāngtiánpíngyuányóu

jīnliǎngchùcúnqiānzǎi

zàisuìchéngpiāndāngyǒuzhìzhěshí

注释

稽:研究。
八阵图:古代军事阵法。
朅来:昔时,往昔。
夔门:长江三峡之一,地名。
叠石:层层叠叠的石头。
来历:起源,由来。
弥牟镇:地名。
堆阜:小山丘。
遗迹:过去事物留下的痕迹。
江海变桑田:形容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智者:有智慧的人。

翻译

我研究那八卦阵图,规模宏大详载典籍。
昔时诸葛亮镇守西蜀,曾在夔门欣赏层层叠叠的石头。
他创作的诗篇中多有数字,每个字都追溯其根源。
接着向西进入汉州,弥牟镇就在它的北方。
平原上排列着小山丘,河滩上的石头样式相同。
细细思考诗人的意图,诸葛亮深谋远虑的策略可见。
高高的河岸可能变为山谷,河滩的石头留下了历史痕迹。
江海变迁,平原依旧可寻,
所以这两处遗迹留存至今,千年之后定有人能发现。
再次吟唱成篇,期待有智者能理解其中深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古时军事家对地形地势运用之精妙,尤其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即孔明)在弥牟镇布下的八阵图。开篇“我稽八阵图,规模载方册”表明诗人正在研究、探究这幅军事布局图,并且这种布局是有着严格的规则和尺度的。

接着,“朅来镇西蜀,夔门观叠石”诗人提及到达了镇守西蜀的弥牟镇,并在夔门观察到了重叠的奇特岩石。这里的“叠石”可能是指自然或人工设置的防御工事。

第三句“赋诗有数字,字字究来历”显示诗人不仅是在描述景象,更是在通过诗歌形式表达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中间几句“进涉汉州西,弥牟镇之北。平原列堆阜,滩石同一式”描绘了诗人继续前行,经过汉州西部,到达弥牟镇北侧的地方,那里的地形以平坦的原野和相似的土堆、岩石为特点。

“细思作者意,孔明有深策。高岸或为谷,滩石存遗迹”表明诗人在仔细思考诸葛亮布阵的用意,他的战略布局既能转换地形(如将高岸变成山谷),又保留着古战场的遗迹。

“江海变桑田,平原犹可觅”则是说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曾经汹涌的江海也可能变成了可以耕种的土地,而在那些平坦的大地上,依然能寻觅到古战场的痕迹。

最后,“故今两处存,千载必一得。再歌遂成篇,当有智者识”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历史和布阵艺术的珍视,以及希望这些遗迹能够保存下来,让后世智者能够理解和鉴赏。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古代军事战略的高超技巧,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地理知识的深厚积累和对文化传承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