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僧兄过巴陵,抵掌相谈,自日之午,及夜之午。是夜秉烛饮于湖上,次午复饮于湖侧。予席间记晨起一绝,复指头夜饮处,补书一绝,聊发胡僧一笑
窗下洞庭八百里,不知神思到何方。
秋寒尽有亦无多,短衫较似少年何。
小向湖心燃一烛,微光摇起洞庭波。
词语解释
百里的意思:(1).一百里。谓距离甚远。《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诗·大雅·桑柔》:“维此圣人,瞻言百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心苟无邪,既坐瞻於百里;人思其效,将或锡之十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乃知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有收目前之效而貽后日之忧者,始服 永公 ‘熟虑其后’一言,真‘瞻言百里’也。”(2).古时诸侯封地范围。《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后用以称诸侯国。参见...
长夜的意思:◎ 长夜 chángyè(1) [endless (long) night]∶漫长的黑夜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 [miserable days]∶比喻黑暗的时代长夜难明赤县天。——毛泽东《浣溪沙》(3) [all night]∶整夜;彻夜长夜之饮...
洞庭的意思:(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
短衫的意思:◎ 短衫 duǎnshān[short gown] 短的褂子;单上衣...
根本的意思:[释义](1) 基本义:(名)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应当从根本上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形)主要的;重要的。最根本的问题。(作定语) (3) (副)本来;从来(表示自始至终都是如此)。这话我根本没说过。(作状语) (4) (副)从头到尾;始终;全然(多用于否定式)。他根本就不赞成这种做法。(作状语) (5) (副)彻底;全部(表示毫无保留)。问题已经根本解决。(作状语) [构成]并列式:根+本 [同义]压根、本来...
毫芒的意思:(1).毫毛的细尖。《韩非子·喻老》:“ 宋 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 离朱 覿毫芒於百步。” 唐 裴铏 《传奇·裴航》:“有玉兔持杵臼,而雪光辉室,可鉴毫芒。” 宋 司马光 《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天长不息兮,地大无疆;人寓其中兮,细於毫芒。”(2).比喻极细微。 汉 班固 《答宾戏》:“独攄意乎宇宙之外,鋭思於毫芒之内。”《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
湖心的意思:湖水的中间。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诗:“ 洞庭 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鎔金。” 清 魏源 《昆山别龚自珍》诗:“明宵梦我舟,湖心浪如堵。”...
两舌的意思:(1).言语反复,前后不一。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夬》:“一簧两舌,妄言谬语。”原注:“一簧者,即《诗》所谓‘巧言如簧’;两舌,言不一也。”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子罕》:“‘是道也,何足以臧?’叫他去想,不是説竟‘不臧’也。竟説‘不臧’便是两舌。”(2).毁誉,两种评价不一。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九:“自古有盛名之士,一为宰相,遂失令闻者,此何以故?曰,或以廉秽判若两人,或以恩怨横遭两舌故也。”(3).搬弄是非;挑拨离间。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不犯十恶:1杀、2盗、3淫、4妄语...
穷根的意思:穷困的根子。《中国歌谣资料·红军到穷人笑》:“贴对子,迎 朱 毛 ,千年穷根要拔掉。” 任志浩 等《潞安县中苏友好集体农庄的成长》:“若要翻身,挖掉偷懒病这个穷根。”...
少年的意思:[释义](1) (名)人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阶段。少年时代。(作定语) (2) (名)指上述年龄的人。 [构成]偏正式:少(年...
神思的意思:◎ 神思 shénsī(1) [state of mind]∶精神;心绪神思恍惚(2) [mind]∶神志神思昏迷,不省人事(3) [thought]∶思维;想象偶作一诗,觉神思滞塞...
无多的意思:没有多少。 唐 杜荀鹤 《和友人寄孟明府》:“莫嫌月入无多俸,须喜秋来不废吟。” 清 周亮工 《郭去问还家未半载复作章贡之行送之》诗:“乱后还家庆更生,无多日月復成行。”...
争如的意思:(1).怎么比得上。 前蜀 韦庄 《夏口行》诗:“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鵶。”《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龙虎未能争社稷,争如两个上将军?”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争如我盖间茅屋临幽涧,披片麻衣坐法坛?”(2).犹怎奈。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争如燕雀偏巢此,却是鸳鸯不得栖。”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3).犹不如。 宋 辛弃疾 《婆罗门引》词:“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譬如往日害相思,...
八百里的意思:见“ 八百里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