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亥秋行县夜寓下生院倦甚慨然有归欤之兴戏用壁间韵以盟泉石
宋 · 黄公度
何须轮拥朱,不愿佩悬玉。
青山得去且归去,谋生待足何时足。
林间招提金碧开,门外过客谁能来。
桂花落尽无人问,古墙秋径生青苔。
旧山泉石故应好,菟裘不营亦可老。
此身已与三径期,未分渊明迹如扫。
青山得去且归去,谋生待足何时足。
林间招提金碧开,门外过客谁能来。
桂花落尽无人问,古墙秋径生青苔。
旧山泉石故应好,菟裘不营亦可老。
此身已与三径期,未分渊明迹如扫。
注释
轮拥:华丽的装饰。朱:红色的宝石。
佩悬:佩戴。
玉:玉石。
谋生:谋取生活。
待足:等待满足。
招提:寺庙。
金碧开:金碧辉煌。
过客:路人。
谁能来:谁能停留。
桂花:植物名。
无人问:无人关心。
古墙秋径:古老的墙壁和秋日小径。
生青苔:长满青苔。
故应好:本就美好。
菟裘:隐居之地。
三径:指隐居生活。
期:约定。
未分:未体验。
渊明迹:陶渊明的生活方式。
如扫:如被扫除干净。
翻译
何必追求华丽的装饰,我更愿佩戴朴素的玉石。既然青山召唤我去,那就暂时归隐,何时才能满足于生活的安定呢?
林中的寺庙金碧辉煌,但门外的过客又有谁会停留呢?
桂花凋零却无人问津,古老的墙壁和秋日小径上长满了青苔。
故乡的山水本就美好,即使不经营菟裘(隐居之地),也能在此终老。
我已与山林中的小路有了约定,还未体验到陶渊明般的隐逸生活。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首句“何须轮拥朱,不愿佩悬玉”揭示了诗人不追求权贵生活的态度,宁愿选择朴素的生活方式。接着,“青山得去且归去”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认为只有在自然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满足。
“谋生待足何时足”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欲望的无穷,诗人意识到追求物质丰足可能永无止境。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山林中的寺庙金碧辉煌,但门外过客寥寥,反映出人与自然的疏离,以及自己被遗忘的孤独感。
“桂花落尽无人问,古墙秋径生青苔”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寂寥,即使美景无人欣赏,也透露出一种岁月无情的沧桑感。诗人感慨,“旧山泉石故应好”,表明他对故乡山水的深深眷恋,即使不需豪华住所,也能在此度过晚年。
最后两句,“此身已与三径期,未分渊明迹如扫”表达了诗人效仿陶渊明的决心,决心过上简朴而自由的生活,不再留恋尘世的纷扰。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