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道中二首(其二)
明 · 林光
暮林无意趁风光,戴胜飞鸣只在桑。
薄宦我何堪远郡,白头亲老在穷乡。
陈情北级那无表,失学今吾愧面墙。
百拜孔林还百祷,心香飞绕白云长。
薄宦我何堪远郡,白头亲老在穷乡。
陈情北级那无表,失学今吾愧面墙。
百拜孔林还百祷,心香飞绕白云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曲阜道中的所见所感,情感深沉,寓意丰富。
首联“暮林无意趁风光,戴胜飞鸣只在桑”,以暮色中的树林和戴胜鸟的活动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暮林不追逐春光,戴胜鸟只在桑树间飞鸣,这种自然界的和谐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暗示着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颔联“薄宦我何堪远郡,白头亲老在穷乡”,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处境和忧虑。身为小官(薄宦)的他,难以承受远离家乡的重任,而年迈的双亲仍留在贫穷的乡村,这让他感到深深的内疚和无力。这两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在仕途与亲情之间的矛盾与挣扎。
颈联“陈情北级那无表,失学今吾愧面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自我反省和道德自责。面对北方的天际(北级),他无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内心充满了愧疚和遗憾。失学的经历使他感到羞愧,仿佛自己站在了知识的门外,无法跨越。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身教育缺失的反思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渴望。
尾联“百拜孔林还百祷,心香飞绕白云长”,表达了诗人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和对先贤孔子的追思。他多次向孔林(孔子的墓地)行礼,并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得到智慧的指引。心香随风飘散,象征着他对孔子思想的虔诚追求和对高尚品德的向往。这一联诗不仅展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精神修养和个人成长的深切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感受、对亲情的深情眷恋、对自我道德的严格要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