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日同陆处士行报德寺宿解公房
唐 · 皎然
古寺章陵下,潜公住几年。
安心生软草,灌顶引春泉。
寂寂传灯地,寥寥禁火天。
世间多暗室,白日为谁悬。
安心生软草,灌顶引春泉。
寂寂传灯地,寥寥禁火天。
世间多暗室,白日为谁悬。
注释
古寺:古老的寺庙。章陵:地名,代指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地方。
潜公:指一位隐居修行的高僧。
几年:多年。
安心:心灵得到安宁。
生软草:形容环境自然、舒适。
灌顶:佛教仪式,比喻接受智慧的启迪。
春泉:春天的泉水,象征清新与活力。
寂寂:非常寂静。
传灯地:传授佛法的场所,比喻智慧传承。
寥寥:空旷、稀少的样子。
禁火天:寒食节期间,禁止烟火的日子,这里也指清冷的氛围。
世间:人世间,现实世界。
暗室:比喻人心中的阴暗或社会的不光明处。
白日:明亮的白天,象征光明与希望。
为谁悬:为谁而存在或照亮。
翻译
在历史悠久的章陵下方,潜公居住了许多年。心安之处茅草柔软生长,犹如春泉灌顶净化心灵。
传法之地寂静无声,寒食节时天空辽阔清冷。
人世间有许多隐晦的角落,明亮的白日究竟照亮了谁的世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古寺章陵下,潜公住几年”便设定了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背景,暗示诗人或是某位高僧在一座古老的寺庙中长久居住。
接着,“安心生软草,灌顶引春泉”两句表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这里“安心”指的是心境的平静,而“软草”则是这种平静状态下的自然产物,显示出一种生命力的柔和生长;“灌顶引春泉”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情景,彷彿在说春天的水流轻拂过头顶,给人以清凉和洗涤之感。
下两句“寂寂传灯地,寥寥禁火天”继续展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这里“寂寂”指的是环境的安静,“传灯”则可能是指寺庙中传递知识或修行的象征;而“寥寥”同样表达了一种稀少与冷清,"禁火天"则是在说那些不许生火的日子,或许是春季里不需取暖的日子,也可能隐喻着一种精神上的自制。
最后两句“世间多暗室,白日为谁悬”则是诗人对比现实世界与自己的选择所做的感慨。“世间多暗室”意味着外界充满了黑暗和迷茫,而“白日为谁悬”则是在质问,这明亮的阳光究竟是为了何人而悬挂。这里诗人的自我选择与对比显得格外突出,彷彿在说自己已经超脱了世间的喧嚣和黑暗,而那白日的存在也许只是为了像他这样清醒而淡泊的人。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比现实世界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