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明洪生日示之(其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九龄犹失学,汝懒岂吾儿。
名父难为子,贫家未得师。
诗书虽不好,纸笔亦同嬉。
弟妹多欢笑,须令祖母知。
名父难为子,贫家未得师。
诗书虽不好,纸笔亦同嬉。
弟妹多欢笑,须令祖母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为儿子洪生日时所作,名为《儿明洪生日示之(其二)》。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儿子成长的期望与担忧,以及对家庭责任的深刻理解。
首句“九龄犹失学,汝懒岂吾儿”,诗人以九岁儿童尚未入学为引,表达了对儿子学习态度的关切,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自责,似乎在反思自己是否在教育上有所疏忽。
接着,“名父难为子,贫家未得师”两句,诗人从更广阔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作为名门之后和身处贫困家庭的孩子面临的教育难题。这里既有对社会不公的感慨,也有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
“诗书虽不好,纸笔亦同嬉”一句,诗人转而描述了儿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虽然对诗书兴趣不大,但仍然乐于使用纸笔进行创作或游戏,这既是对儿子个性的尊重,也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思。
最后,“弟妹多欢笑,须令祖母知”两句,诗人将话题转向家庭和谐与亲情的重要性。他希望弟弟妹妹们能保持欢乐,让祖母感到欣慰,体现了对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价值观的强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儿子成长的关心与期待,也蕴含了对教育、社会公正、个人兴趣与家庭和谐等多方面主题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家庭教育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