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马图
元 · 袁桷
生驹万里意,所向知无前。
圉人忌其德,未试先加鞭。
要令俯首驯,使我尝相怜。
伯乐死已久,此道不复传。
驾车困泥途,伏枥老岁年。
所用非所养,谁能别蚩妍?画师逐时好,谓尔诚当然。
披图重叹嗟,我意何由宣。
圉人忌其德,未试先加鞭。
要令俯首驯,使我尝相怜。
伯乐死已久,此道不复传。
驾车困泥途,伏枥老岁年。
所用非所养,谁能别蚩妍?画师逐时好,谓尔诚当然。
披图重叹嗟,我意何由宣。
鉴赏
这首诗《鞭马图》由元代诗人袁桷创作,通过描绘一幅鞭马图,表达了对古代名马伯乐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
首句“生驹万里意,所向知无前”描绘了一匹千里马的雄心壮志,它拥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无论前往何处都无所畏惧。接着,“圉人忌其德,未试先加鞭”揭示了这匹马在未被充分展示其才能之前,就遭到了束缚和打压,暗示了人才在社会中可能遭遇的不公平待遇。
“要令俯首驯,使我尝相怜”进一步描述了圉人的行为,他们试图通过惩罚来使马屈服,以获得自己的同情和认可。然而,这种做法忽视了马的尊严和价值,也反映了社会中某些人对待他人的方式。
“伯乐死已久,此道不复传”表达了对古代识才之人伯乐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社会缺乏伯乐精神的感慨。伯乐精神象征着对人才的尊重和发掘,而这种精神似乎已经消失在现代社会之中。
“驾车困泥途,伏枥老岁年”描绘了马在现实中的困境,无论是因环境恶劣还是社会不公,马都难以施展其真正的才能,只能在岁月的流逝中逐渐老去。
“所用非所养,谁能别蚩妍?”提出了一个深思的问题:当一个人或事物被用于不适合其本质发展的领域时,如何辨别其真正价值?这不仅是对马的处境的反思,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最后,“画师逐时好,谓尔诚当然”指出艺术创作往往受到时代风尚的影响,有时可能会牺牲真实性和深度,追求表面的迎合。而“披图重叹嗟,我意何由宣”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这些现象时的无奈和困惑,以及想要表达自己观点的渴望。
综上所述,《鞭马图》不仅是一幅描绘马的画作的诗意解读,更是对古代智慧与现代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公平、尊重和真实价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