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客无碍方丈赠觉源讲师
明 · 史鉴
碧殿明秋水,香台下夕阴。
堂空莲漏迥,径转竹房深。
习静疑忘世,含虚已定心。
何时谢尘鞅,来此事幽寻。
堂空莲漏迥,径转竹房深。
习静疑忘世,含虚已定心。
何时谢尘鞅,来此事幽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人身处碧殿与香台之间,感受到秋天的水波与傍晚的阴凉交织出的清幽氛围。通过“堂空莲漏迥,径转竹房深”两句,诗人细腻地刻画了环境的空旷与幽深,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世界之中。接下来,“习静疑忘世,含虚已定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似乎在静谧中忘记了世俗的纷扰,心灵得到了净化与安定。最后,“何时谢尘鞅,来此事幽寻”则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渴望能够摆脱尘世的束缚,深入探索这份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然物外生活的向往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