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方伯入觐(其四)
明 · 霍与瑕
人莫不有言,民之憔悴。
虐政之由滋,贪人败戾。
棘去其残,民是用惠。
去之弥棘,贪夫孔至。
曷不深念,以图其济。
古昔哲人,温良恺悌。
信义不渝,以孚于有位。
上德孔昭,邑人不诫。
方伯归哉,陈是刍毳。
曰皇庭有徽风,百辟时砺。
虐政之由滋,贪人败戾。
棘去其残,民是用惠。
去之弥棘,贪夫孔至。
曷不深念,以图其济。
古昔哲人,温良恺悌。
信义不渝,以孚于有位。
上德孔昭,邑人不诫。
方伯归哉,陈是刍毳。
曰皇庭有徽风,百辟时砺。
鉴赏
此诗《送杜方伯入觐(其四)》由明代诗人霍与瑕所作,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治理国家、改善民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人莫不有言,民之憔悴”,开篇即揭示了人民的苦难与哀愁,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接着,“虐政之由滋,贪人败戾”两句,直指社会问题的根源——暴政与贪婪,形象地描绘了统治者的腐败行为给民众带来的痛苦。
“棘去其残,民是用惠”一句,诗人提出了解决之道——清除暴政,施行仁政,以此来惠及百姓。然而,“去之弥棘,贪夫孔至”则揭示了问题的复杂性,即使想要去除暴政,却总有贪婪之人接踵而至,难以彻底解决。
“曷不深念,以图其济”表达了诗人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思考,呼吁人们深入思考,寻求根本性的解决办法。接下来,“古昔哲人,温良恺悌。信义不渝,以孚于有位”几句,通过赞美古代贤人的美德,强调了诚信与仁爱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以及这些美德能够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上德孔昭,邑人不诫”进一步阐述了高尚品德的力量,即使在小范围内也能产生深远影响,使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方伯归哉,陈是刍毳”则是对杜方伯的勉励,希望他能回归正道,以身作则,为民众谋福利。
最后,“曰皇庭有徽风,百辟时砺”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即在皇庭引领下形成良好的风气,让所有官员都能时刻自省,不断磨砺自己,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洞察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展现了其深厚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卓越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