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帻铭
君子敬慎,自强不忒。
鉴赏
这首《冠帻铭》是汉代文学家李尤所作,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冠和帻作为服饰象征意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君子行为准则的阐述。
“冠为元服,帻为首服。” 开篇点明了冠与帻在古代服饰中的重要地位,它们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礼仪与尊严的体现。“元服”和“首服”强调了这些头饰在整体装扮中的核心作用。
“君子敬慎,自强不忒。” 这两句则直接进入了道德层面的探讨,强调君子应当保持敬畏之心,行事谨慎,不断自我提升,追求完美而无偏差。这里的“不忒”意味着没有过失,完美无瑕,是对君子品德的极高要求。
整体而言,《冠帻铭》不仅是一首关于服饰的铭文,更蕴含了对个人修养和社会规范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无论是外在的装扮还是内在的品行,都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原则,以达到和谐与完美的境界。
词语解释
不忒的意思:没有变更;没有差错。《易·豫》:“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魏书·穆崇传》:“用能四时不忒,阴阳和畅。若有过举,咎徵必集。” 唐 柳宗元 《视民诗》:“既柔一德,四夷是则。四夷是则,永怀不忒。”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先进六》:“作圣之功,必知足以及之,仁足以守之,斯能至而不忒。”...
敬慎的意思:恭敬谨慎。《诗·大雅·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鑠,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 唐 元稹 《镇圭赋》:“尽举凡而得一,故相传而莫二。义存敬慎,道在底绥。” 明 方孝孺 《送伴读朱君之庆府序》:“由义则安,蹈利则危。敬慎则获福,恣肆则致凶。”...
君子的意思:[释义](名)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构成]偏正式:君(子 [例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作定语)...
首服的意思:同“ 首伏 ”。指头上的冠戴服饰。《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为九嬪及外内命妇之首服,以待祭祀宾客。”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首服藻黑。”同“ 首伏 ”。《东观汉记·和熹邓后传》:“宫人盗者,即时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隐情。” 唐 柳宗元 《零陵三亭记》:“宿蠹藏姦,披露首服。”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萧卞异政》:“未加拷讯,随即首服。”参见“ 首伏 ”。...
为首的意思:◎ 为首 wéishǒu[headed by;stand at the head of;in the foreground] 当领头的人;担任领导以老张为首的代表团...
元服的意思:指冠。古称行冠礼为加元服。《仪礼·士冠礼》:“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汉书·昭帝纪》:“﹝ 元凤 ﹞四年春正月丁亥,帝加元服。” 颜师古 注:“元,首也。冠者,首之所著,故曰元服。”《梁书·昭明太子传》:“太子自加元服, 高祖 便使省万机,内外百司奏事者填塞於前。”...
自强的意思:亦作“ 自彊 ”。自己努力图强。《楚辞·九章·怀沙》:“惩连改忿兮,抑心而自强。”《史记·留侯世家》:“上虽苦,为妻子自彊。” 唐 李咸用 《送人》诗:“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宋史·董槐传》:“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此亦赖夫勇猛无畏之人,独立自彊,去离尘垢,排舆言而弗沦於俗囿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