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平仲二首(其一)
宋 · 王质
杳杳归无极,茫茫恨有馀。
九原那可作,万事总成虚。
汀草何尝歇,云山亦自如。
此回真定别,无雁可传书。
九原那可作,万事总成虚。
汀草何尝歇,云山亦自如。
此回真定别,无雁可传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质所作的《挽李平仲二首(其一)》。诗中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怀念之情。首句“杳杳归无极”以深远、不可触及的景象象征逝者离世的遥远与不可逆转,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伤氛围。接下来的“茫茫恨有馀”,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痛苦,这种情感如同无边的海洋,无法完全被言辞所承载。
“九原那可作”一句,借用了“九原可作”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逝者无法复生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脆弱、时光易逝的深刻反思。“万事总成虚”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百态终归空幻的主题,暗示了对世间一切繁华与苦难最终都将消散的无奈接受。
“汀草何尝歇,云山亦自如”两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反衬出人事的变迁与生命的短暂。汀草虽常绿不衰,云山依旧自在,但与此相对的是人间的悲欢离合与生死别离。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深化了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最后,“此回真定别,无雁可传书”表达了诗人与逝者永别的现实,以及无法通过传统方式(如鸿雁传书)传达哀思的无奈。这句话既是对逝者永远的告别,也是对自身情感无法寄托的哀叹,充满了深深的孤独感和无力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逝者离世的哀悼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