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罗方伯游静居寺韵
明 · 苏葵
十里山光接少城,终朝游兴为山清。
心随野鹤怜垂翅,吟对幽花且放情。
大斗酌残真一酒,新词歌到喜迁莺。
旁人莫道无仙骨,紫府丹台旧有名。
心随野鹤怜垂翅,吟对幽花且放情。
大斗酌残真一酒,新词歌到喜迁莺。
旁人莫道无仙骨,紫府丹台旧有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静居寺游玩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内心的宁静。首句“十里山光接少城”,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山色与城市相连的壮丽景象,暗示了旅程的悠长与景色的迷人。接着,“终朝游兴为山清”表达了诗人对山色清新的喜爱,以及整个游玩过程中的兴致勃勃。
“心随野鹤怜垂翅”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诗人的心境比作随风飞翔的野鹤,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向往自然的情感。“吟对幽花且放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对着幽静的花朵吟诗,释放了内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大斗酌残真一酒,新词歌到喜迁莺”两句,通过饮酒和歌唱的场景,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时的欢乐与畅快,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艺术修养和生活情趣。“大斗酌残”描绘了豪饮的场面,“新词歌到喜迁莺”则表明了诗歌创作的喜悦,两者相得益彰,展现了诗人生活的丰富与高雅。
最后,“旁人莫道无仙骨,紫府丹台旧有名”两句,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尘世,但内心追求着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暗示了诗人可能有着不凡的过去或潜在的非凡才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以及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