蝻冢
明 · 李昌祺
七月月生魄,蝻出溱洧傍。
始焉学跃跳,倏忽羽翅长。
所过赭郊坰,矧复遗稻粱。
坐令饫饱腹,立化饥馁肠。
督民殄斯类,晨夕纷遑遑。
隳突践垄亩,炬火明山冈。
燎焚弱质烬,扑击微骸僵。
卒夫载朽胔,络绎持筥筐。
穿穴掩腥秽,作冢官道傍。
罪浮彼破镜,虽死安能偿。
蝮蛇实摇毒,已疾传医方。
蜜蜂诚小物,亦解奉其王。
畜蚕必吐缕,世赖充衣裳。
畏蚊恐噆体,帱幕席与床。
青蝇奚足憎,赤虿应可防。
编竹蚁知报,勤诵萤聚光。
致雨蜥蜴验,起痹全蝎良。
原性殊善恶,稼穑咸无伤。
惟兹口吻酷,黍稷争先戕。
乾坤百虫夥,去尔庸何妨。
吾将告宰造,投畀魑魅乡。
从今乐耕凿,岁岁歌丰穰。
始焉学跃跳,倏忽羽翅长。
所过赭郊坰,矧复遗稻粱。
坐令饫饱腹,立化饥馁肠。
督民殄斯类,晨夕纷遑遑。
隳突践垄亩,炬火明山冈。
燎焚弱质烬,扑击微骸僵。
卒夫载朽胔,络绎持筥筐。
穿穴掩腥秽,作冢官道傍。
罪浮彼破镜,虽死安能偿。
蝮蛇实摇毒,已疾传医方。
蜜蜂诚小物,亦解奉其王。
畜蚕必吐缕,世赖充衣裳。
畏蚊恐噆体,帱幕席与床。
青蝇奚足憎,赤虿应可防。
编竹蚁知报,勤诵萤聚光。
致雨蜥蜴验,起痹全蝎良。
原性殊善恶,稼穑咸无伤。
惟兹口吻酷,黍稷争先戕。
乾坤百虫夥,去尔庸何妨。
吾将告宰造,投畀魑魅乡。
从今乐耕凿,岁岁歌丰穰。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蝻冢》是一首寓言诗,通过描述蝗虫的生命周期和对农作物的危害,表达了对过度捕杀和防治不当的反思。诗中以七月的蝗卵孵化为引,形象地展现了蝗虫从幼虫到成虫的成长过程,它们破坏庄稼,导致百姓饥饿。诗人批评了那些驱赶蝗虫的人,指出他们的行为不仅无效,反而可能加剧问题,如焚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接着,诗人倡导顺应自然,昆虫如蜜蜂、蚕等也有其生存价值,且能为人类提供衣物或防治疾病。然而,唯有蝗虫因为危害农作物而受到指责,诗人认为应当区别对待,不应一概而论。他提出将蝗虫送入“魑魅乡”,寓意让自然去平衡,人类应尊重生态,以达到农业丰收。
整首诗寓言深刻,借虫事说人事,警示人们在治理自然时要谨慎,尊重生物多样性,体现了明朝士人对于环保和生态平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