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鼓歌
明 · 成鹫
山庵有钟复有鼓,厥声可闻不可睹。
我来欲借一回看,问取灵泉老庵主。
主人手执须弥椎,共上千峰万峰去。
分明三片顽石头,觌面相逢能解语。
噌吰铛鞳盈虚空,老树作风山作雨。
风从何起雨何来,万籁消声自终古。
钟未鸣,鼓未响,灯笼触露柱。
钟乍鸣,鼓乍响,狸奴与白牯。
钟不鸣,鼓不响,木人逢石女。
千里相逢休错举,扣石三声君自取。
我来欲借一回看,问取灵泉老庵主。
主人手执须弥椎,共上千峰万峰去。
分明三片顽石头,觌面相逢能解语。
噌吰铛鞳盈虚空,老树作风山作雨。
风从何起雨何来,万籁消声自终古。
钟未鸣,鼓未响,灯笼触露柱。
钟乍鸣,鼓乍响,狸奴与白牯。
钟不鸣,鼓不响,木人逢石女。
千里相逢休错举,扣石三声君自取。
鉴赏
这首《石钟鼓歌》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以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山庵中钟鼓的声音及其神秘的意境。
首先,诗中描述了山庵内钟鼓的存在,声音虽可闻却不可见,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了想要亲眼目睹钟鼓运作的愿望,并向“灵泉老庵主”寻求帮助。这一情节充满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随后,诗人通过“手执须弥椎”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庵主操纵钟鼓的场景,仿佛带领读者一同穿越千峰万峰,体验钟鼓之声的震撼。紧接着,诗人以“三片顽石头”比喻钟鼓,强调其自然质朴的特点,同时指出“觌面相逢能解语”,暗示钟鼓声中蕴含着深邃的意义,能够与人沟通心灵。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钟鼓声在空中的回荡,如同风吹动老树,山雨降临,形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他进一步探讨了声音的来源,指出“万籁消声自终古”,强调声音的永恒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最后,诗中通过“钟未鸣,鼓未响”与“钟乍鸣,鼓乍响”的对比,以及“狸奴与白牯”的形象,展现了钟鼓声带来的不同感受。而“钟不鸣,鼓不响”则引出了“木人逢石女”的隐喻,寓意着即使在静默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情感的交流。
整首诗以钟鼓为线索,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宗教信仰、哲学思考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声音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对宇宙万物深刻的理解。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神秘色彩又富含哲理的诗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