阌乡宿黄河堤岸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柳阴见黄河,日暮愁客心。
极目但尘沙,不知春已深。
麦陇叠成梯,层层如划簪。
其颠平如掌,山态不可寻。
方舟压奔溜,榜歌杂秦音。
遭时苦踯躅,十年江海滨。
沉忧斗靡丽,厌作东南人。
此行入苍莽,翻觉眼底新。
冈陵郁雄厚,风物含萧森。
河声去不息,来日愁因循。
对此真茫茫,吾衰复何任。
一鸟意超忽,万里天阴沉。
心境各殊态,劳者徒酸辛。
极目但尘沙,不知春已深。
麦陇叠成梯,层层如划簪。
其颠平如掌,山态不可寻。
方舟压奔溜,榜歌杂秦音。
遭时苦踯躅,十年江海滨。
沉忧斗靡丽,厌作东南人。
此行入苍莽,翻觉眼底新。
冈陵郁雄厚,风物含萧森。
河声去不息,来日愁因循。
对此真茫茫,吾衰复何任。
一鸟意超忽,万里天阴沉。
心境各殊态,劳者徒酸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阌乡黄河堤岸所见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首句"柳阴见黄河",以柳树的阴凉映衬着黄河的壮阔,暗含时光流转之意。"日暮愁客心",表达了旅人傍晚时分的孤独与忧虑。
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极目但尘沙"和"不知春已深",展现了黄河两岸的荒芜与春天的悄然逝去,暗示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麦陇叠成梯"至"山态不可寻",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麦田的层次和山势的难以捉摸,寓言人生的起伏不定。
"方舟压奔溜,榜歌杂秦音",写船行于急流中,歌声夹杂着秦地特色,反映出旅途的艰辛与异乡风情。诗人感叹"遭时苦踯躅,十年江海滨",表达了对时局动荡和个人漂泊的无奈。
"沉忧斗靡丽,厌作东南人",表达了诗人对当前处境的厌倦和对未知未来的迷茫。然而,"此行入苍莽,翻觉眼底新",又透露出对新的旅程中可能带来的新鲜感和希望。
最后几句,诗人感慨"冈陵郁雄厚,风物含萧森",描绘了壮丽的山川景色,而"河声去不息,来日愁因循"则预示着未来的忧虑。结尾处"心境各殊态,劳者徒酸辛",揭示了诗人与劳者的不同心境,以及面对生活的辛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黄河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时代变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