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何友大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昨夜月明梦君庐,今夜月明得君书。
书中历历何所有,半幅蛮笺诗一首。
上言所苦在有家,羡君山中看桃花。
桃花如锦覆山春,此时山中望故人。
别时有约今中止,把札自疑犹梦里。
山楼初筑西山西,山池三月草应齐。
池头濯足清溪水,何日山中与吾子。
书中历历何所有,半幅蛮笺诗一首。
上言所苦在有家,羡君山中看桃花。
桃花如锦覆山春,此时山中望故人。
别时有约今中止,把札自疑犹梦里。
山楼初筑西山西,山池三月草应齐。
池头濯足清溪水,何日山中与吾子。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对友人何友大的回应之作。诗中情感细腻,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首句“昨夜月明梦君庐”,诗人回忆起昨晚在明亮的月光下梦见了友人的居所,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接着,“今夜月明得君书”则说明诗人不仅在梦中见到了友人,还收到了友人的来信,这份意外的惊喜让诗人感到格外温暖。
“书中历历何所有,半幅蛮笺诗一首”,描述了信中内容的珍贵,只是一首诗,却包含了深厚的情谊。诗中的“蛮笺”指的是质地粗糙的纸张,用来形容信纸的质朴,同时也暗示了信件的珍贵。
“上言所苦在有家,羡君山中看桃花”,诗人通过友人的来信得知,友人在家中有所忧虑,而他则羡慕友人能自由自在地在山中欣赏桃花。这里既有对友人困境的关心,也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桃花如锦覆山春,此时山中望故人”,描绘了山中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以及友人在这样的美景中思念着远方的朋友。这种情景交融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别时有约今中止,把札自疑犹梦里”,提到两人之前的约定因某种原因未能实现,诗人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还在梦中。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未能实现约定的遗憾。
最后,“山楼初筑西山西,山池三月草应齐。池头濯足清溪水,何日山中与吾子”,诗人想象着友人居住的山中环境,期待着未来能够与友人在山中相聚,共同享受自然的美好。这种对未来相聚的憧憬,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梦境、书信、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深厚的情感联系,以及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