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辛巳三月寇陷襄阳杀襄藩逾旬破洛阳福藩死之两郡居民屠戮不可胜纪赏析

辛巳三月寇陷襄阳杀襄藩逾旬破洛阳福藩死之两郡居民屠戮不可胜纪

明 · 罗宾王
文士侈言兵,希取印如斗。
积误非一朝,冠至如拉朽。
召募烦中枢,司农劳税亩。
竭粟养骄兵,渐积成敝笱。
卒尔襄阳城,藩封失其守。
城陷鼓声死,日落大旗走。
曾闻赐尚方,三载专征久。
勉死谢三军,徒为军国丑。
嗟彼泄泄人,处堂不思咎。
悲忧草野人,抱膝徒白首。

鉴赏

此诗描绘了战争带来的破坏与悲剧,反映了作者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开篇即点出文士们夸谈兵事,追求权力的虚妄,指出这种错误观念累积已久,如同腐朽的堤坝,终将崩溃。接着,诗人描述了朝廷在军事动员和财政负担上的困境,以及因过度依赖军队而引发的国家危机。

襄阳城的陷落,象征着藩王失去控制,战争的惨烈在此刻达到高潮。鼓声沉寂,大旗飘摇,预示着战局的绝望。诗人提到曾经的辉煌,即赐予尚方宝剑,赋予三载征伐之权,但最终却只能勉力支撑,成为国家的耻辱。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更是对整个社会道德沦丧的批判。

“泄泄人”指那些无所作为、不思后果的人,他们置身于堂上,却对国家的危亡无动于衷。“处堂不思咎”,意味着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导致的灾难。而“悲忧草野人,抱膝徒白首”,则表达了对普通百姓在战乱中饱受苦难的深切同情,他们只能默默承受,年华老去,却无法改变现状。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战争对社会、政治、道德和人性的冲击,以及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巨大影响。它不仅是一幅历史画卷的再现,更是一次对人性、权力与责任的深刻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