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酥花二章(其二)
宋 · 杨杰
一盘花卉斗工夫,孰谓真酥胜假酥。
白石萌芽生玉种,寒林枝干守丹炉。
缕金滴粉休随俗,剪綵黏膏近守株。
翻忆岭头梅带雪,使归曾得信音无。
白石萌芽生玉种,寒林枝干守丹炉。
缕金滴粉休随俗,剪綵黏膏近守株。
翻忆岭头梅带雪,使归曾得信音无。
鉴赏
这首诗《和酥花二章(其二)》由宋代诗人杨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酥花的精致与独特之美。
首句“一盘花卉斗工夫”,以“花卉”比喻酥花,暗示酥花制作之精细与复杂,如同百花争艳般展现技艺的高超。接着,“孰谓真酥胜假酥”一句,表达了对真材实料制作的酥花品质的肯定,认为其价值远超于表面华丽但实质空洞的伪作。
“白石萌芽生玉种,寒林枝干守丹炉”两句,运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将酥花比作生长在白石上的玉种,以及寒林中守护着丹炉的枝干,不仅展现了酥花的纯洁与珍贵,也寓意其生命力的顽强与内敛的美。
“缕金滴粉休随俗,剪彩黏膏近守株”则进一步强调了酥花的独特性与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这里“缕金滴粉”形容酥花的装饰精美,“剪彩黏膏”则是指其制作过程中的精心雕琢,而“休随俗”和“近守株”则表明了诗人对传统艺术坚守与创新的态度。
最后,“翻忆岭头梅带雪,使归曾得信音无”以岭头梅带雪为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期待。这里的“梅带雪”象征着纯洁与高雅,而“使归曾得信音无”则暗含了对远方友人或美好时光的思念,以及对能否再次相遇的疑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酥花的细腻描绘,不仅赞美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之情,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生活美学的深刻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