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广汉游三学山
唐 · 薛能
残阳终日望栖贤,归路携家得访禅。
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
诗题不忍离岩下,屐齿难忘在水边。
猿鸟可知僧可会,此心常似有香烟。
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
诗题不忍离岩下,屐齿难忘在水边。
猿鸟可知僧可会,此心常似有香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残阳:夕阳。栖贤:栖贤山。
归路:回家路。
禅:禅寺。
世缺:世间缺少。
薄命:命运坎坷。
雨留:雨中停留。
前缘:前世缘分。
诗题:诗作题目。
岩下:岩石下。
屐齿:木屐足迹。
水边:河边。
僧可会:能遇见僧人。
香烟:香火缭绕。
翻译
夕阳整日遥望栖贤山,回家路上带着家人去拜访禅寺。世间少有来访之人,或许命运多舛;连续三夜停留,或许是前世缘分。
诗题书写在岩石下,不愿离去;木屐足迹难忘,总在水边回荡。
猿猴鸟儿也能感知,僧人在此可遇;我的心常常像有香烟缭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三学山的游历之情,表达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思念,以及与僧侣交往的情感。从文辞上看,这是一首流露出深切乡愁与宗教情怀的作品。
首句“残阳终日望栖贤”中,“残阳”指的是日落时分的余晖,而“栖贤”则是对隐居山林之人的尊称。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晚上寻找高洁之士的意愿,透露出诗人对于高尚品格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归路携家得访禅”则展示了诗人带着家眷回乡,并且有机会去拜访僧侣,这里“禅”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也是对内心世界探索的一种象征。诗人通过这个动作表达了他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和命运安排的感慨。“世缺”指的是世间的不足与不完美,而“薄命”则意味着生命短暂易逝。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生命短暂、机遇难得的深刻体会。
“诗题不忍离岩下,屐齿难忘在水边”,这里的“诗题”可能是指诗人在山中留下的诗作或题刻,而“屐齿”则形容登山时的艰辛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印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的不舍与难忘。
最后两句,“猿鸟可知僧可会,此心常似有香烟”,通过“猿鸟”(指山中的动物)来比喻僧侣之可亲可近,表现出诗人对僧侣生活的向往和欣赏。“此心常似有香烟”则是用佛教中的香云比喻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游历三学山的经历,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丰富的文化积淀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