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十首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其六)
宋 · 陆游
天人本一理,祸福常昭然。
人众何足恃,妄谓能胜天。
适燕当北辕,调瑟当解弦。
五行未可忽,洪范禹所传。
人众何足恃,妄谓能胜天。
适燕当北辕,调瑟当解弦。
五行未可忽,洪范禹所传。
注释
天人:人的本性与天道。昭然:明显、清晰可见。
恃:倚仗。
妄谓:妄想。
胜天:超越自然。
适燕:去往燕地。
北辕:向北行进(违背方向)。
调瑟:调整瑟音。
解弦:解开琴弦(比喻不合适的行为)。
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国古代哲学概念)。
忽:忽视。
洪范:古代典籍《洪范》。
禹所传:大禹流传下来的。
翻译
人的本性与天道本为一体,祸福的道理清晰可见。众多的人力怎能倚仗,他们妄想能够超越自然。
去往燕地却选择向北行进,调整瑟音却试图解开琴弦。
五行的道理不可忽视,这是大禹流传下来的洪范法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杂感十首》之一,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为韵脚。诗中表达了对自然规律和人与天道关系的深刻理解。"天人本一理"揭示了天道与人性相通的本质,"祸福常昭然"强调了世间万物的因果分明。诗人批评了人们过分依赖人力,妄图超越自然的行为,指出"人众何足恃,妄谓能胜天",暗示人力有限,不能违背自然法则。
接下来的"适燕当北辕,调瑟当解弦"运用比喻,说明行动应顺应时势,如南飞的燕子应当向南而非北行,调整琴瑟也需在适当的时候松开紧弦。最后两句"五行未可忽,洪范禹所传",强调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法则不可忽视,这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源自大禹治水的《洪范》。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遵循规律,不可妄自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