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晋辅长和靖
宋末元初 · 牟巘
传家气脉固深长,挟策来登和靖堂。
南渡金声元不泯,西庵草色可能荒。
要知持守为涵养,好把精微重发扬。
共喜慈帏得甘旨,他时远到未渠央。
南渡金声元不泯,西庵草色可能荒。
要知持守为涵养,好把精微重发扬。
共喜慈帏得甘旨,他时远到未渠央。
注释
传家:家族传承。气脉:精神血脉。
固:稳固。
深长:深远长久。
挟策:拿着书卷。
和靖堂:指诗人所处的堂屋,可能有文化或历史意义。
南渡:南宋南迁。
金声:文采声名。
元:本来。
泯:消失。
西庵:西方的庵堂,可能指代某个地方或文化场所。
草色:草木生长情况。
可能:也许。
荒:荒废。
持守:保持和坚守。
涵养:修养内在。
精微:精深微妙的道理。
慈帏:慈祥的母性庇护。
甘旨:美味的食物,引申为母亲的关爱。
他时:将来。
远到:延伸到未来。
未渠央:还未结束,还有延续。
翻译
家族的精神传统深厚绵长,手持书籍来到和靖堂。南宋以来的文采声名并未消亡,西边的庵堂草木或许已荒凉。
要知道保持和修养的关键在于内敛,应大力弘扬精深的学问。
共同欢喜,因为慈祥的母亲能得到美好的滋养,将来还有更长远的希望。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牟巘所作,名为《送程晋辅长和靖》。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程晋辅即将离去的情感,以及对于知识传承和个人修养的一种期待。
"传家气脉固深长,挟策来登和靖堂。" 这两句表达了对家族文化底蕴的自豪以及对于学问修养的追求。"挟策"一词显示出程晋辅作为学者身份的尊贵。
"南渡金声元不泯,西庵草色可能荒。"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情景,"南渡金声"暗示着往日繁华如今已然消逝,而"西庵草色可能荒"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自然变化和沧桑。
"要知持守为涵养,好把精微重发扬。" 这两句强调了对于学问修养的坚持与不断提升。作者鼓励程晋辅在未来的旅途中,要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自己的学术成就和品德修养。
"共喜慈帏得甘旨, 他时远到未渠央。"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朋友能够得到上级的赏识与支持的共同喜悦,以及希望他未来旅途中能一直受到好运的眷顾而不遇阻。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学问和个人修养的深刻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特有的文化自觉与时代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