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陈兴宗先生三首(其二)
宋 · 邓肃
齑盐昔者谩儒宫,苇白茅黄处处同。
十载从公烦点铁,寸毫令我稍披聋。
一泓渐笑牛蹄水,万里初观羊角风。
欲反三隅嗟已矣,两行衰泪付春风。
十载从公烦点铁,寸毫令我稍披聋。
一泓渐笑牛蹄水,万里初观羊角风。
欲反三隅嗟已矣,两行衰泪付春风。
注释
齑盐:形容清贫的生活。谩:空有,徒然。
儒宫:儒士的居所,指读书人生活环境。
苇白茅黄:象征朴素的自然景色。
十载:十年。
点铁:比喻艰难的工作或学习。
寸毫:细微之处,这里指学问。
披聋:使耳朵(比喻心灵)变得敏锐。
渐笑:逐渐欢笑,形容心情转变。
牛蹄水:形容水面平静如牛蹄印。
羊角风:形容微风轻柔,如羊角般轻拂。
三隅:三个角落,这里指过去的时光。
嗟已矣:感叹时光已逝。
衰泪:老泪,表示感慨之情深重。
翻译
昔日的齑盐生活曾充满儒雅之气,芦苇洁白茅草金黄处处相同。跟随您十年,繁琐事务如铁般磨砺,您的教诲使我逐渐豁然开朗。
一池春水渐渐映照牛蹄,万里行程初见羊角般的微风。
想要回到过去已无可能,两行老泪只能随春风飘散。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邓肃的作品,名为《哭陈兴宗先生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哀伤之情和对故人的深切怀念。
"齑盐昔者谩儒宫,苇白茅黄处处同。"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岁月沧桑的景象,"齑盐"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昔者"指往日,"谩儒宫"则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种渲染,"苇白茅黄处处同"形容的是自然界中草木随季节变化而呈现出的统一色彩。
"十载从公烦点铁,寸毫令我稍披聋。"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十载"意味着长时间的分离,"从公"是指与朋友的关系,"烦点铁"形容的是内心的哀伤和不舍,"寸毫令我稍披聋"则是比喻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深,甚至超过了对其他事物的感知。
"一泓渐笑牛蹄水,万里初观羊角风。"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淡定和超然的情怀,"一泓渐笑牛蹄水"形容的是水流潺潺带来的平静喜悦,"万里初观羊角风"则是指从远方观察自然景象所得的新鲜感受。
"欲反三隅嗟已矣,两行衰泪付春风。"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故人的无尽哀伤,"欲反三隅"是想要回忆起往事,却又感到遗憾,"嗟已矣"是一种深切的感叹,"两行衰泪付春风"则是将眼泪随着春风飘散,形容了哀伤之情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