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录襄邓民言(其七)赏析

录襄邓民言(其七)

明 · 何乔新
玉节光临汉水湄,残民喜极更成悲。
岘山何用铭遗爱,千载斯人口是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地方官员何乔新莅临汉水边时的情景。诗中首先提到“玉节光临汉水湄”,“玉节”象征着官员的尊贵身份和权力,“汉水湄”则是指汉水的岸边,整个画面充满了庄重与肃穆。

接着,“残民喜极更成悲”一句,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民生艰难。在官员到来时,百姓们虽然感到欣喜,但这种喜悦之中也夹杂着对过往苦难的回忆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

“岘山何用铭遗爱,千载斯人口是碑。”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官员政绩的评价。岘山,这里可能是指襄阳附近的名山,常被用来比喻官员的德政。诗人认为,无需在岘山上刻石铭文来纪念官员的恩泽,因为百姓们的口耳相传就是最好的碑记。这既是对官员政绩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民间口碑力量的一种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官民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民众对于官员政绩的真实感受,体现了明代社会基层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民对公正、仁政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