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县至雩都入山寺避暑夜雨不寐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四围修竹一山风,避暑人来佛殿空。
扰攘虫飞灯影外,微茫秋在雨声中。
昨非未必今皆是,世短终知境不穷。
我比山僧更顽固,但将心事付鸿濛。
扰攘虫飞灯影外,微茫秋在雨声中。
昨非未必今皆是,世短终知境不穷。
我比山僧更顽固,但将心事付鸿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寺避暑时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四围修竹一山风,避暑人来佛殿空”,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寺环境的清幽与静谧。四周竹林环绕,山风轻拂,为避暑之人提供了一处清凉之地。佛殿空无一人,更添了几分宁静与神秘。
颔联“扰攘虫飞灯影外,微茫秋在雨声中”,进一步展现了夜晚山寺的景象。虫鸣声与灯光交织,营造出一种既热闹又宁静的氛围。而远处的秋雨声,则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萧瑟与深沉,仿佛预示着季节的更迭与时间的流逝。
颈联“昨非未必今皆是,世短终知境不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与世界的深刻思考。他认为过去的错误并不一定代表现在的真理,世界短暂而复杂,人生的境遇无穷无尽。这一联体现了作者对时间和变化的敏感认知,以及对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
尾联“我比山僧更顽固,但将心事付鸿濛”,则展示了作者的个性与态度。他自认比山僧更为固执,但最终选择将自己的心事寄托于宇宙之中,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于自然的豁达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对自我情感的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