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思王逢原赏析

思王逢原

宋 · 王安石
自吾失逢原,触事辄愁思。
岂独为故人,抚心良自悲。
我善孰相我,孰知我瑕疵。
我思谁能谋,我语听者谁。
朝出一马驱,暝归一马驰。
驰驱不自得,谈笑强追随。
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漓。
念子冢上土,草茅已纷披。
婉婉妇且少,茕茕一女嫠。
高义动闾里,尚闻致财赀。
嗟我衣冠朝,略能具饘糜。
葬祭无所助,哀颜亦何施。
闻妇欲北返,跂予常望之。
寒汴已闭口,此行又参差。
又说当产子,产子知何时。
贤者宜有后,固当梦熊罴。
天方不可恃,我愿适在兹。
我疲学更误,与世不相宜。
宿昔心已许,同冈结茅茨。
此事今已矣,已矣尚谁知。
渺渺江与潭,茫茫山与陂。
安能久窃食,终负故人期。

拼音版原文

shīféngyuánchùshìzhéchóu

wèirénxīnliángbēi

shànshúxiāngshúzhīxiá

shuínéngmóutīngzhěshuí

cháochūmíngguīchí

chítánxiàoqiángzhuīsuí

yǎngtàixínglín

niànzhǒngshàngcǎomáofēn

wǎnwǎnqiěshǎoqióngqióng

gāodòngshàngwénzhìcái

jiēguāncháolüènéngzhān

zàngsuǒzhùāiyánshī

wénběifǎnchángwàngzhī

hánbiànkǒuxíngyòucānchà

yòushuōdāngchǎnchǎnzhīshí

xiánzhěyǒuhòudāngmèngxióng

tiānfāngshìyuànshìzài

xuégèngshìxiāng

宿xīntónggāngjiémáo

shìjīnshàngshuízhī

miǎomiǎojiāngtánmángmángshānbēi

ānnéngjiǔqièshízhōngrén

注释

逢原:故乡。
故人:老朋友。
抚心:内心感受。
瑕疵:不足之处。
谋:理解。
驰:疾驰。
窃食:苟且偷生。
故人期:朋友的期待。

翻译

自从我离开故乡,遇到事情总是满怀忧愁。
不只是为了老朋友,内心悲伤难以言表。
谁能了解我真正的善,又有谁知道我的不足?
我的想法谁能理解,我说的话又有谁倾听?
早晨骑马出门,傍晚疾驰回家。
忙碌却不得自在,强颜欢笑随波逐流。
仰望屋顶长叹,起身行走泪流不止。
想起你在坟头,墓地杂草丛生。
年轻寡妇柔弱孤单,生活困苦无依。
她的高尚品德感动邻里,还能筹集财物。
我身为官员,只能勉强提供粥食。
丧葬之事无人相助,悲伤的脸庞又能如何呈现?
听说她要北归,我常常翘首期盼。
寒冬汴水沉默无声,这次行程充满变数。
又听说她即将分娩,何时生产无人知晓。
贤德之人应有后代,我盼她如熊罴般强壮。
天意难测,我只希望能在此陪伴。
疲于学习却误了时局,与世不合。
昔日心意已决,愿与她在山冈共建茅屋。
如今一切成空,但愿有人能理解。
江潭广阔,山陵连绵,
怎能长久偷生,辜负了朋友的期待。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美好时光和亲人深深的怀念与哀愁。开篇便道出“自吾失逢原,触事辄愁思”,说明诗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对过去的不断回忆。接着,“岂独为故人,抚心良自悲”表露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尤其是与亲人相处时光的深切怀念。

“我善孰相我,孰知我瑕疵”则表现出诗人对自己的反思和自我认识,对于他人的看法持有一种谦逊态度。这一部分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在表达一种孤独感,即在世俗的评价中难以找到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我思谁能谋,我语听者谁”则是诗人对自己的未来和命运感到迷茫,对于能够与之交流和谋划的人感到困惑。紧接着,“朝出一马驱,暝归一马驰”等几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漓”则是对诗人深沉的情绪和悲伤的进一步描写。随后,“念子冢上土,草茅已纷披”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而“婉婉妇且少,茕茕一女嫠”则可能是在提及家庭中的女性成员,或许是诗人的一种想象。

“高义动闾里,尚闻致财赀”可能是在说某些人依旧在追求物质利益,而“嗟我衣冠朝,略能具饘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自嘲。葬祭无所助,哀颜亦何施”则是对无法为逝者进行妥善安葬的悲痛。

“闻妇欲北返,跂予常望之”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位女性人物的思念,而“寒汴已闭口,此行又参差”可能是在说时间的流逝和诗人内心的不安。

“又说当产子,产子知何时”则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感慨。随后,“贤者宜有后,固当梦熊罴”可能是在表达对未来后代的希望,以及对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

“天方不可恃,我愿适在兹”则是诗人对于当前状况的接受与顺从。最后,“我疲学更误,与世不相宜”则是对自己学问与社会实际之间的隔阂感,以及对自己的自我批评。

“宿昔心已许,同冈结茅茨”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承诺的回忆和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全诗末尾,“此事今已矣,已矣尚谁知”则是在反问这所有的情感和经历,是否还有谁能真正理解。

最后,“渺渺江与潭,茫茫山与陂。安能久窃食,终负故人期”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于如何能够长时间地在自然中找到宁静,同时又不忘记对逝者承诺的一种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