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端正好(其一)赏析

端正好(其一)

宋 · 杜安世
栏菊愁烟沾秋露。
天微冷、双燕辞去。
月明空照别离苦。
透素光、穿朱户。
夜来西风雕寒树。
凭阑望、迢遥长路。
花笺写就此情绪。
特寄传、知何处。

注释

栏菊:形容秋天的菊花。
愁烟:因秋意而产生的忧愁。
秋露:秋天的露水。
天微冷:天气稍微转凉。
双燕辞去:两只燕子离开。
月明:明亮的月光。
别离苦:离别的痛苦。
透素光:穿透白色的光线。
穿朱户:穿过红色的门户。
西风:秋风。
雕寒树:吹落寒意的树叶。
迢遥长路:遥远的道路。
花笺:写有诗文的信笺。
情绪:情感。
特寄传:特意寄送。
知何处:不知道送到哪里。

翻译

菊花在秋雾中显得忧郁,沾染着露水。天气微凉,双燕已离去。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离别的痛苦,清冷的光线穿透白墙红门。
夜晚的西风吹过,使树木显得更加寒冷。我倚着栏杆远眺远方的道路。
我在信笺上写下此刻的心情,特别寄出,但不知会送到哪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杜安世的作品,名为《端正好(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感和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怀念。

“栏菊愁烟沾秋露”,开篇即以菊花在秋风中的萧瑟状景,菊花沾湿了秋夜的寒露,隐喻诗人心中的忧伤和孤独。接下来,“天微冷、双燕辞去”描绘出一幅天气转凉,燕子离去的画面,增添了一份凄清。

“月明空照别离苦”,在明亮的月光下,更显得离别之痛苦。诗人运用“透素光、穿朱户”来形容月光如织,穿过窗棂,渲染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

“夜来西风雕寒树”,夜幕降临,西风吹过,树木在夜色中显得更加萧瑟,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悲凉氛围。接着,“凭阑望、迢遥长路”则是诗人站在栏杆上眺望着那条通往远方的漫长道路,心中充满对远处人的思念。

“花笺写就此情绪”,诗人将这种复杂的情感通过书信的形式表达出来,而“特寄传、知何处”则是诗人在询问,这份深沉的情感该如何传递,所思之人又在何方?这里流露出一种无奈和渴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篇表达相思之情的佳作。